第23章 比斯里尔斯的学院(2/2)
不过对我来说,口碑也好,规模也好,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就足够了。优秀的老师固然能够让我少走许多弯路,但反复的揣摩和思考,也能够训练出我的脚力,多走些远路,久而久之也能够追赶上他们的步伐,没有优秀的老师,就让书本和内心深处的自己成为我的老师吧。
怀着如此想法的我在到达比斯里尔斯后便打听埃尔基商业学院的所在。此时正值各大学院招收学生的时期,比斯里尔斯充满活力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各大学校的招生启示,并且在商业街特地摆出了大片的“新生接待处”。穿着各式各样时尚潮流学院制服的学生热情邀请各个年龄阶段的准学子们(这个年龄阶段大概在五岁到十六岁之间)前往他们的学校参观,满意则参加学院的考试,通过之后缴纳学费即可入学。
要是在其他城镇的学院,完全可以省略考试这个环节,但比斯里尔斯毕竟是得到联邦议会许可的特殊口岸,其他地方学校的学风可没有这儿这么新潮自由,成百上千的外地父母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比斯里尔斯就读,唯恐他们落在了潮流的后头。
激增的学生数量使得比斯里尔斯最初的三大学院在扩充自身规模的同时,不得不提高招收学生的门槛——这本是控制学院饱和度的举措,但在那些还在观望的父母看来,只有优秀的孩子才能进入学院大门,进入了这些学院不仅证明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还能在充满高质量的竞争中保证孩子的进步。于是乎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赶赴比斯里尔斯参加学院的考试,这让学院方面不得不再次提高门槛。
这种循环持续十几年后,拥有了高质量学生和高昂学费收入的学院自然而然增强了实力,我记得《学院周刊》每周都会对联邦境内所有的学院进行一次口碑评比,比斯里尔斯三大学院始终在前十榜单里占据着三个席位。受到这个大环境的熏陶,各种私立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比斯里尔斯建起,它们也有效的吸收掉了那些与三大学院失之交臂的学生们,使得比斯里尔斯作为边境贸易城市之余,又增加了“学院之城”的美称。
很可惜在这些青春活泼的“新生接待处”里并没有埃尔基商业学院的横幅,所以我只得自己去打听。那些热情的人们在看到我来询问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身为比斯里尔斯当地人的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着很强的荣誉感。但在得知我打听的是埃尔基商业学院的时候,他们的热情立即冷却了下来,似乎他们对这个学院很不待见,敷衍式的指了个方向就不客气的离开,隐约间我还听见那些新生接待处的学生们捂嘴偷笑,大概是说怎么还有人去那个破学院之类的。
看来这个学院的处境比我想象中还要更糟糕吧。无奈笑了笑,顺着比斯里尔斯城区向东又走了两个小时的路程,喧哗热闹的店铺渐渐零落稀疏,道路两侧已经能够看到麦田和风车了。感觉似乎是来到了乡下。
不过我本就是来自于乡下的孩子,这种清静的地方倒是蛮适合我学习的。经过第七次打听之后,我终于确认前面那栋颇有些现代建筑风格,但已经十分陈旧的建筑物就是埃尔基商业学院所在了。看它这副凋零的样子,我叹了口气,似乎从这座学院建成开始就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修葺啊。
但这已经足够我生活了,开始吧,埃尔基商学院,这里将是我全新的起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