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彻大悟上(1/2)
第十六章 大彻大悟上
章首曰:“若说我有修持,即是谤佛。”
由于脱罪行的功用,我在待业队待了一个月就来到碳化车间离心岗位,也是从四象进入两仪,与此相合一的是这里没有火炉,它也象征我从欲界进入色界。离心离心离我一切心,应生无所住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正是在这里大彻大悟的。
众生,应当怎样看待我的脱罪行呢?禅宗二祖慧可立于雪中向菩提达摩祖师求道,祖师说:“诸佛妙心,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岂是小仁小义办得?”我的脱罪行即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第一,它是我的大慈大悲中大舍精神的体现,诸佛如来视荣誉高于生命,为了真理舍弃荣誉即是大舍精神。第二,它是我的无畏施。
脱罪行是六度之一的般若度,我说我在渡我之光中,渡我之光是一个光体,他通常笼罩我的全身,仅在特殊情况下会向左右拓展。譬如,在我修持禅定度时,我的身体曾出现光明的千手千眼,为了容纳千手千眼,我的渡我之光的光体向左右拓展了六七十厘米。
渡我之光是一种光体,是子混沌产生的光体,子混沌如电灯泡,通电时即成光体。灯泡一亮,满屋皆明,子混沌一亮,也是满屋皆明吗?当然不是,子混沌一亮,他的目的是调动一个人,那么,他仅发射一道光线,他的目的是调动是十个人,那么,他仅发射十道光线。子混沌一亮,满屋皆明不是不可能,但很少发生,因为那意味着发射光明的面,意味着要调动一城人。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即使释迦牟尼佛祖也没有权利打扰人们安静的生活,否则是不合道的,只是在很少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譬如,玄奘大师死后,长安城里城郊数十万人为其送行,是真正的满城皆空。这里,即是释迦牟尼佛祖念其功德而行的特例。据我所知,享受这种荣誉的只有释迦牟尼佛祖本人和玄奘大师。所以,佛经所说我佛光明普照众生是象形意,并不精确。
我的脱罪行是较深的渡我之光,使我感觉渡我之光的光体很实,“光密度”很高。而我在较浅的渡我之光中时,我感觉渡我之光的光体不是很实,光密度不高。《道德经》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里阐述的即是渡我之光的特征,其中,“听之不闻,名曰希”是修持者的真实体验。譬如,我多年后曾一度两三个月一直在渡我之光中,妻子唤我,由于我不在人世间而在三界外,所以,我虽能听到却往往没有反应,吓得妻子误以为我出了严重问题而执意要送我去精神病医院,这种现象就叫听之不闻名曰希。我根据渡我之光的特征而称光中人为“活死人”“机器人”“梦游人”“婴儿”,其中,“婴儿”比较精确,其它的只能是比较贴切但不精确。譬如,梦游人不知道自己在梦游,光中人却知道自己在梦游。我说我的脱罪行是“次等级无知无觉行”,那么,“正等级无知无觉行”指的是什么呢?
诸佛如来的一生有两次证得菩提,第一次叫打破我执,第二次叫打破法执。其中,第一次打破我执是分两步完成的。
为何我说任何一个高僧都要将菩提树砍伐两次而不是一次或者三次才能将菩提树砍倒呢?因为第一次打破我执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次必须是高僧自己的子混沌产生的渡我之光对菩提树的砍伐,这次砍伐是不彻底的,但又是程序上的必须一步。第二次是大涅槃海或者说母混沌产生的渡我之光对菩提树的砍伐,是彻底地将菩提树砍倒,这一次才能称得上证得菩提。我的脱罪行即属第一次的那种,第二次即是我所说的大彻大悟而成佛,由于是在圣母或者说母混沌中,是我所说的“正等级无知无觉行”。
流传最广的经《心经》的作者即是圣子观世音菩萨,《心经》第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俱空,度一切苦厄。”它的直译是“观自在菩萨行走在很深的渡我之光中,终于打破我执及我所执,彻底理解了世间本无一个我。”它的曲译是:“观自在菩萨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终于大彻大悟而成佛。”我这里为何要说出它的曲译呢?这里存在一个千古之谜。
第一,一切佛经仅记载释迦牟尼佛祖35岁彻悟成佛。而我说诸佛如来一生有两次证得菩提,是佛经正确还是我正确呢?
第二,释迦牟尼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是真实的吗?
我先解答第一个疑问。
我可以明确告诉众生,若二者只能选其一,那么我是正确的,佛经是错误的。若两者皆可选,那么两者都正确。经书记载释迦牟尼佛祖只有一次觉悟,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位大师提出异议,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释迦牟尼佛祖作为教主的地位,其权威导致没有谁敢怀疑;次要原因是即使怀疑也没人敢说出不同见解。
其实,释迦牟尼佛祖在成佛后传教的过程中还有第二次觉悟,那是一次偶然契合菩提的觉悟,是大乘的觉悟,是普度众生的觉悟。道理很简单,无上菩提不是七日七夜苦思冥想所能得到的,而只能是在不经意间得到的。所以,经书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祖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七日七夜所得不可能是无上菩提。
那么,释迦牟尼佛祖真正得道是在哪一年呢?我的答案是——可能在释迦牟尼佛祖41岁那年。道理也很简单,诸佛如来有其共性,我既然是在41岁得道,释迦牟尼佛祖很可能也是在那一年真正得道。
那么,释迦牟尼佛祖说自己35岁成佛是说谎吗?不是。佛祖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契合菩提的第二次觉悟,待佛祖真正契合了菩提,他35岁成佛的事件已广为人知,而他作为教主又不便说出事实。正是这个差错导致佛祖以及其后数百年的佛教被称之为小乘佛教,因为佛祖的第一次觉悟获得的是小乘圣果,佛祖说自己35岁成佛也是没有错的。佛祖是41岁真正成佛,很晚吗?当然不是,新中国佛协的草创者禅宗泰斗虚云大师53岁证道,可以说,早于41岁证道的大师非常稀有,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修道即是修功德,降魔是一种受难功德,降魔的级别越高,功德越著,成佛的时间反而越短,而佛祖所降之魔的级别除了同是如来级别的圣子观音几乎无人能及。所以,早于41岁证道的大师非常稀有。这些稀有的大师其实是普通高僧,仅降服死魔,没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降魔战斗的洗礼,也没有养伤的经历,他们可能早于41岁证道,但他们的莲花不会超过四品,因为四品莲花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至于原因我在降魔部分予以阐述。
我和释迦牟尼佛祖所走的修证道路是不同的,我皈依佛门后,经过六年修持经历了菩提树下七日七夜静坐式的大彻大悟,释迦牟尼佛祖也是经过六年修持经历了历了菩提树下七日七夜静坐式的大彻大悟,这是共性。我22岁皈依,28岁证得菩提,又经13年证得无上菩提。释迦牟尼佛祖29岁出家,35岁证得菩提,又经六年证得无上菩提。这显示了我与释迦牟尼佛祖走的道路不同,区别在哪呢?主要区别是我是在初证菩提之后开始降魔,十年降魔三年养伤,伤养好了即证无上菩提;释迦牟尼佛祖却是一出家就开始降魔,他35岁时,降魔已进入尾声,六年时间一边传教一边养伤,伤养好了即证无上菩提。由于我与释迦牟尼佛祖有六年修证以及七日七夜静坐的共性,所以,出于对诸佛如来共性的思考,我判断释迦牟尼佛祖也是在41岁证道。
我这里再解答第二个疑问。
释迦牟尼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是真实的吗?我的答案是真实的,不过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是象形意,大约最后一夜才是真正坐在菩提树下。我这里向众生展示真正的“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的具体状况——我在菩提树下静坐的七日七夜。
首先,我所说的“菩提树”是真正的菩提树,是圣母的母混沌。其次,“静坐”是指在圣母的母混沌的直接的光明照射下。最后,七日七夜是指我的确在圣母的母混沌光明照耀下度过七日七夜。
第一夜 恐怖的造物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