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太后的思绪(1/2)
关于德妃,太后没有多少好印象。
比家世,她不如皇后。比脾气,她不如贵妃。比才艺,她不如淑妃。当初劝说皇帝娶她主要是看重她祖父在朝廷的威望,所以自身存在的那些小瑕疵,也没太过在意。
皇帝不喜欢德妃,这么多年鲜少遮掩,去得最多的时候也就一个月两三次。太后看在眼里,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可要说后悔却无半点。
当年先帝猝逝,储君尚未册立,皇宫人心惶惶,各路人马伺机而动,都想趁机分一杯羹。那时候,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随时有可能搬家。若非四妃娘家的鼎力支持,皇帝恐怕走不到今天。
皇后,贵妃,淑妃和德妃,都是太后做主给皇帝纳的。太后一门心思,要将自己的儿子推到权利最高峰,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情情爱爱之类,皇帝心意所属,太后不予考虑。她认为,情爱伤人,是阻碍皇帝夺位的绊脚石。
心有所爱,心会变得柔软,甚至优柔寡断。一战成名万骨枯,无情无爱的男人,心怀大志,为达目的可以牺牲一切,勇猛而果敢。事实证明,太后的做法是正确的,皇帝终是成功了。
皇帝登上大雄宝殿的那一刻,太后胸中涌动的激动和自豪难以言喻。为了那一刻,她隐忍多年,与先帝假意周旋,同其他妃子斗智斗勇,殚尽竭虑身心俱疲。撑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儿子,想想失势后的凄惨,再苦再累也都咬牙撑过去了。
后宫的恩怨情仇,明刀暗箭,无法用正义与邪恶衡量,无法用善与恶批判。
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没有人敢拍胸脯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光明磊落。违心的事几乎人人都做过,正与邪的标准,无非是做多做少的区别。
所以,后宫那些妃嫔为了争宠而起的私斗,太后心里亮堂得很。想到曾经的自己,何尝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心头也就多了份体谅与包容。只要不危急到皇帝,只要对社稷无碍,太后大多睁只眼闭只眼,由她们去闹去争。
宫里女人太多,自己不去争取,何时能出头。
直到最近发生的种种事件,先是长公主病逝,再是纯容华小产,现在德妃又出现流产迹象,这些事情严重威胁到皇帝子嗣承袭,不能不引起重视。
德妃这一胎,太后非常看重,时有赏赐补品下来。又免了她请安,嘱她一心在德福宫安胎养息,旁的别多想。
原以为能够安安稳稳抱到孙子,哪晓得出了张家失火这茬,到底是老天爷发难,还是有人捣鬼。现在竟然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实在是欺人太甚。
张家这会惨遭灭顶之灾,除张二爷最小的庶子活下来,其余三十号人全死于大火中。活下来的这个庶子,德妃的庶弟,因吸入太多浓烟导致大脑受损,变得痴傻呆滞,生活无法自理。
皇帝虑及这是张家最后一根独苗,说什么都要保住。下旨封了五等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选了处风水极佳的宅子,又命赵随亲自挑选家仆送过去。考量面面俱到,务必保证他衣食无忧。至于娶妻生子,那就是成年后的事,到时再作打算。
“你父亲的血脉,我们想法设法保全。你自己也要坚强,挺过这一关,以后就好了。”只要生下子嗣,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
德妃双眼紧闭,面色白到发青,安静无声的躺着床上,仿佛要一睡到白头。太后的话,是自言自语,心里图个安慰,至于德妃有没有听到,就看她的造化。
太医放了一小块人参到德妃嘴中,据说有提精固气的功效。又用了些保胎的急药,腹中的胎儿险险保住,暂时没有滑胎的危险。至于以后如何,还要看德妃自己的心态。母体情绪康健与否,对胎儿的发育有一定影响。
皇帝面无表情看了眼沉睡的德妃,眼底闪现复杂的情绪。
现在后宫当中,除了皇后和贵妃,就属德妃伴随自己年月最久。可自己对这个自视甚高,刻薄张扬的女人向来无甚好感,少有的宠幸也是看在张家多年对朝廷尽忠职守的份上。
见惯德妃张扬模样,如今看她虚弱躺在床上,与平时判若两人,多少还是有所触动。
怜惜谈不上,同情倒是有的。毕竟是为了皇家子嗣受这份罪,加上娘家遭逢大难,德妃如今能仰仗的只有皇帝了。说来,也是个可怜人。
“母后守了这久,想必累了,还是先回去歇着吧。胎儿暂且保住,有太医在这里守着,母后无需太过担忧。”皇帝劝道。
太后看了下时辰,差不多该到佛堂上香了,顺便给德妃祈福祷告。
“那哀家先走了,皇帝也要保重龙体,公务繁忙,可别累着了。”
皇帝笑道,“儿子晓得,儿子送母后出去。”起身送太后出屋,看来要跟着一起走。
掀帘到外屋,久候的妃子们齐齐曲膝向皇帝和太后问安。
贵妃打头阵,皇帝叫起磕后,面露忧色,语带关切问道,“皇上,德妃妹妹现在如何了,可有好转。”
皇帝还没有开口,太后倒是先出声,微微笑道,“难得贵妃一片关怀之情,胎儿暂时保住,德妃也无大碍,以后还要你多加照拂。能者多劳,贵妃多担待点,往后还有费心的时候。”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