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战备(四 上)(1/2)
第一百零七章 战备(四 上)
至于他们的最后议题,众人也是没有多少办法的,因为这个威望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树立的。
所以,赵炎也只得无奈的让众人回去准备战备的事情,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郁闷的思索着事情,而且在最后陈浩若为赵炎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既然辽国属于晋庭的外藩,所以辽国在政权上很大程度是独立的。
虽然现在的朝廷制度、礼仪已经拟定下来了,而且正准备全面推行,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爵位的问题,赵炎之前忽略了这个问题,既然是外藩,所以辽国需要有自己的爵位制度。
这件事情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可以提升辽国大臣、宿将们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但是坏的方面就是容易引起特权阶级的出现,更主要的是赵炎对世家子弟是没有多少好感的,所以赵炎是在极力的避免这种的事情的出现。
所以在初步的商议之后。赵炎决定用功封彻底的取代恩封,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因为这一政策包含了太多的要素,家族世袭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赵炎想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多少年的习惯培育出来的。
既然不能彻底的改变,赵炎也只能逐渐的改变了,所以,在赵炎强行推动,众人默认的情况下,赵炎推出了降级袭爵的办法,而且严格的控制爵位的授予,爵加则知荣!
另外,王族爵位和外爵合并起来,量才、量德、量能来确定最后的爵位继承人,由于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已经成为规矩。
所以,赵炎推出了军功封爵的政策,鼓励平民、地主阶级、商人、大臣、将领等等家庭的庶子参军,并且设立了第一所军校—武英书院,来培养军事将领,这一举措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
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家族成员为争夺爵位继承权而争斗,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培养出一批精锐的军人,当然,赵炎心里的话没有说出来,一旦这样一支军官团的建立,那么这批对辽王忠心耿耿的军人将成为辽王统治的柱石。
因为按照族规,他们是没有继承权的,只能在嫡长子的庇护下生活,但是现在有了这么一条道路,不愿意被长兄压制的青年俊杰就只能依靠辽王。
在战场上立下功勋,得到辽王的提拔成为贵族,而他们必然会对提拔自己的王爷效忠,和原来家族的关系也明显的会疏远开来,这样的办法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广纳平民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商人,也是赵炎联合各阶级的一个办法,地主阶级没有政治权利,他们的加入对赵炎巩固辽国的统治有着很大的好处,而之前的科举,也是为了吸纳地主阶级文人的。
当然,辽国最多的还是平民工人,通过科举和从军,他们一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这样的一条道路出来,赵炎自然就会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当然,最后还有就是极为特殊的一群人,他们就是商人阶级,在赵炎重农不抑商政策的执行下,他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士农工商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虽然有着很多的财产,但是政治地位确实很低。
所以,赵炎也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不过由于他们的特殊性,赵炎对他们还是有着很深的防备的,所以规定了继承家业的不能做官从军,而做官从军的也不能继承家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