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棺 第二季 《人面鬼参》 第五十二章 葫芦谷之战(1/2)
老吴也走了上来,手扶到石碑上,石碑上歪歪扭扭的却还刻满了字。歪歪扭扭的看的眼花,最后老吴直接索性不看了。
谢非也走上前,借着磷光看了起来,中国古文就是现代文字的雏形,多少有些不认识的,但是大体内容还是看懂了。
“这都歪成螃爬的了,你也能看懂?”老吴睁着大眼,就如同见了外星人一样。
谢非一阵无语。其实古文和现代文没有多大的区别。
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
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
这石碑上记载的是一场战役,一场现在看来都让人匪夷所思的战役,不过这石碑却是给了现代人一个完完整整的记载。
这石碑上记载的是葫芦谷之战,而三人所处的位置就是传说当中的葫芦谷。
要提这葫芦谷就不得不提一下,东汉末年的两位杰出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早年丧父, 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和弟弟在南阳隐居,人称“卧龙”。
后来刘备驻军新野,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后来刘备集团的谋略几乎全都是出自于他。
其生平事迹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处身三国挣乱,时局动荡,各个势力都在求稳图强,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
曹操一代奸雄,任用司马懿的时候,就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所谓狼顾:狼头可环顾前后,前进可攻,退可反噬。曹操本就是个奸疑之辈,不过却还是让司马懿骗了过去。
这两人是一辈子的冤家,各有成败,单轮军事来讲司马懿更胜一筹,但若是论政治、谋略,诸葛亮当之无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