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九 生存和尊严(2/2)
“我的一个朋友被他们掠走了,我想找到他们。”
“哎,娃的妈妈也被他们抢走了。”
“操,这群土匪!能和我讲讲他们的情况吗?”
赵兴华听闻这些土匪竟然强抢妇女,心中又不免多了几分杀意。
“你想单枪匹马去救人?还是算了吧,被他们抓去也许还能多活一段日子,如果不是宝儿妈妈经常托山上的人给我们送些吃的,也许我们早就饿死了。”
赵兴华没想到老人的语气中竟然没有怨恨之意。
他不知道末世生存是排在第一位置的,因为他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所以从来没有为生存而苦恼过,甚至饥寒交迫都要通过化妆来表现。亚伯拉罕·马斯洛说人的需求分为四个层次:食物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对尊重的需求。首先要维持生计,食物是人类的最重要需求。当食物问题基本解决后,才会考虑其他的情感因素。
当然尊严的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环境,“不受嗟来之食”和“韩信胯下之辱”哪种才是政治正确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争论,如果在奴隶社会一个底层的人要保持尊严同样也很不现实,对于普通民众,生命是一切的开始,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保证在人活着的情况下进行,当人类不能满足生存时就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道德精神。所以管仲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不过老人也同样没有对那些土匪有什么好感,只是他们已经习惯这种状态的生活。
“那些人住在骑田岭东北部的将军寨,那里地势险要,从前是古代抵抗外族侵略的一个军营所在,后来成了历代土匪的大本营,官府从来没有攻占成功的例子。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湘南时留下的伤病员200余人组成湘南红军支队,也就是后来的湘粤边赤色游击大队也曾在那里落脚。”
“老乡,我是粤省的穗市警备司令部特勤队的少校大队长,我的一名小战士今天被这山上的土匪掠走,我要把她救回来。”
赵兴华见老人语气中带有对红军的好感,赶忙切换身份,从难民转化为少校军官。
“哦,你还是官家的人,那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呢?”
“其他人有任务回去了,我留下负责解救战友。”
赵兴华这次失算了,老人只是对红军有好感,对于赵兴华什么大队长的身份并不感冒,如果让他两边来选择站队,甚至还会偏向土匪多一些,毕竟是那些土匪将村中吃人的疯子杀光的。虽然后面发生抢人抢粮的事情,却也没完全断了他们的生路,骨子里天然自带的同乡之情更亲近一些。
“寨子中大约有几百个土匪,先是一些附近村镇的水老倌(流氓),后来又拉了当地的青壮年入伙。具体有多少人我也不清楚。”
“那成,谢谢您老了,您也别把遇到我的事情和别人讲。我去找我的战友了。”
赵兴华见从这老人身上问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便准备转身离开。
“如果你见到宝儿的妈妈,告诉她,我很想她好吗?”
小男孩出声请求到。
“好,她叫什么名字?”
“算了,她叫宋红英,如果真的见到了,就告诉她宝儿很好,老头子也很健康,我们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的。”
老人打断了小孩继续的话语。
赵兴华又次询问了大体方位,便继续朝那边而去。
即便是冬天的季节,树林中仍能找到一些可以食用的果子,原本骑田岭地区冬日就少有零度以下,最近的一次大雪还是在2008年时期,尤其是目前的太阳风暴爆发阶段,全球天气变暖,骑田岭上的植物即便是冬日也还是常绿状态,野果仍挂在树枝上继续生长。
老少二人继续向树林的深处寻找着食物,这里和中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末世前山上的大型野生动物几乎绝迹,没有保持莽山和大瑶山那样的生态环境,毕竟叫“某某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并不多,受保护的原始森林会随着向北延伸的方向越来越少。
人类在少了外在的威胁后,最大的敌人就变成了自己的同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