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1/1)
第五十六章杨慎相助朱厚煌离开豹房之后,看着空之中的太阳,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正德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剩下的也就是内阁那边了,如果杨廷和点头,我想封藩台湾的想法,就算是达成了。”能影响杨廷和的人,而朱厚煌又能接触到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慎。“将拜帖投给杨大学士府,请杨学士,出来一晤。”夕阳西下,色将晚,雍王府的一个凉亭之中,朱厚煌与杨慎相对而坐。“你告诉我这些,是什么意思?”杨慎手中捏着一个酒杯,道。朱厚煌道:“请师傅助我一臂之力。”杨慎沉默了,按道理来,他不该多与朱厚煌交往了。毕竟藩王与大学子之子交通,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大忌,对他父亲杨大学士,还是朱厚煌自己都不是一个好事情。只是杨慎的确喜欢朱厚煌这个弟子,如果朱厚煌是普通人家,杨慎一定会将朱厚煌收为弟子。因为朱厚煌他自己那一套,看上去异想开的奇思妙想。其中智慧的火花,最吸引杨慎。对于一个博学的人,又是比更多的知识能吸引人啊?只是身份如此,如果之前杨慎与朱厚煌的接触,还有一点代父亲考察朱厚煌的意味,但是这两朝廷上的变化,明确了,在储君之争中,朱厚煌已经出局了。就算是今后正德无子,继位的也绝对不是朱厚煌。因为有了今日之事,谁知道,朱厚煌上位之后,会不会报复?朱厚煌已经与皇位无缘了。所以任何与藩王勾结的行为,都是给自己父亲增加风险。不过他还听一听朱厚煌的想法。道:“你为什么一心想去大琉球这样的穷乡僻壤?你身为藩王富贵已极,何必做这样的事情?”朱厚煌道:“师傅,又何必读书参加科举,而夺得状元。你身为内阁首辅之子,富贵荣华不比我少,以杨大学士的能力,荫一闲官,做富贵闲人,也不是不能的。你又何必寒窗苦读,平白得一身污名。”杨慎的状元很遭人非议,士林之中,早有传,是托了他父亲的关系,这个污名一直跟随着杨慎。“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而我想做的就是开发台湾,数百年后,哪怕大明不在,青史上也写得,琉球入版图,自朱厚煌始,名字能与赵佗同列,我这一辈子也不算是虚度了。”“好。”杨慎道:“但愿你言行一致,这一件事情,我帮你。”杨大学士府。书房之中,杨廷和正在等着杨慎,见杨慎进来,放下手中的文章,道:“回来了。”书桌之上,白纸黑字写得正是朱厚煌与正德之间的对话。杨慎行礼道:“见过父亲大人。”杨廷和道:“听你去见雍王世子了。”杨慎道:“是雍王世子邀请我过去的。”“以后少来往。”杨廷和叮嘱了一声,道:“他找你,是不是想要封藩大琉球?”杨慎道:“正是。”“你怎么看?”杨廷和问道。对于朱厚煌今日在正德面前的一番表现,刮目相看的不仅仅是正德,还有杨廷和。他虽然对宗室藩王厌恶,是因为这些宗室藩王不遵法纪,所做所为,自然入不了杨廷和这样的儒家君子的眼,不过却没有从制度上,高屋建瓴的指出宗室藩王对大明有害之处,如果这一篇文章不是出自朱厚煌之手,不管是出自谁的手,杨廷和定然大大提拔此人。这番论题正好给杨廷和打击藩王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了,什么时候打击藩王,杨廷和不着急,西汉之时,从贾谊提出削藩的理论,也过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不过这就好比一把利刃,拿在手里,自然会有用处的。至于朱厚煌封藩大琉球之事,杨廷和一时间还没有拿定注意。也想听听杨慎的意见,这是政治家族的日长,杨廷和虽然不奢图父子交替首辅之位,但也想杨家在政坛上长胜不衰。自然从一开始就竭力培养杨慎。杨慎道:“不如答应他。”“为什么?”杨廷和不在乎杨慎什么,而是在乎杨慎所的背后的依据。“国朝赋税有限,而宗室繁衍无限,总有一到不堪重负的地步,而且这些宗室亲贵,有家血统,如果逼得太紧,又不大容易办,不过如果雍王世子在大琉球可以开创一个不错的局面,那么我们也可以按照雍王世子的先例,将一些有志开扩的宗室,分封到偏远之地,比如南洋一些荒岛之上。”杨廷和面无表情,道:“继续。”显然杨廷和并不认可,这些理由。的确杨廷和不得不承认,雍王世子在宗室之中算是一个异数,大多少宗室都好吃懒做,可以国初还有一些宗室很有做为,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整个宗室群体之中,都养废了,除却雍王世子,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跑到荒野之地开扩,他的理由根本算不得什么。杨慎深吸一口气。道:“我主要想到一个问题,宗室人口繁衍,能让朝廷不堪重负,而百余年来,百姓人口繁衍是宗室繁衍的多少倍,什么时候大明会不堪重负?”杨廷和悚然而惊,是杨慎进来之后,脸色第一次有变化。杨廷和为首辅,向来讲究腹有山河之险,胸有城府之严,一般消息,从来不会让他这么吃惊,只是杨慎的推断太惊人,让他一时间接受不了。“前汉户口最高是乃是元始二年有户1236万6470户,人口5767万1401人。后汉户口最高乃是汉桓帝永寿三年,户1067万7960户,人口5648万6856人。李唐户口最高是在唐玄宗宝十四年891万4709户,人口达到5291万9309人。前汉法度最严,而后汉法度较疏,由此可见,后汉人口最高时是超过前汉。人口繁衍固然是盛世之状,但是不管是平帝元始年间,还是汉桓帝永寿年间,还是李唐宝年间离下大乱,都为期不远了。少时读史,以为是下大乱,法度既乱,自然无从统计下户口,但是此时想来,却别有味道,到底是人口极盛,导致下大乱,还是下大乱,导致无法统计户口,这两者有没有关系?”“前宋多偏安,不足以为本朝之论。而如今下户口几何?父亲心中也是有数的。故而自永乐年1141万5829户,6659万8337人之外,户口数目多在5500万人上下徘徊,但是永乐至今下虽有乱,但却称得上下承平,岂有户口不增反减的道理。其中鬼蜮伎俩,父亲大人也是明白的。如今大明人数几何?有万万数否?孩儿并不清楚,但是大抵相去不远。”“汉唐之时,民多在北,如今南方户口远朝北方,汉唐户口最高,都在5000万至6000万之间,其中有没有因果。我大明繁荣远超汉唐,只是户口之多,也远超汉唐。只是不是到了盛极而衰的时候。”杨廷和手脚冰凉,他作为文官领袖,得正德的特别信任,足以压制百官,成为大明整个政府的实际领导者,只是他一直忙于琐事,从来没有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如今一看,只觉得心中一震,对杨慎所的话特别忧心,更不要,正德年间刚刚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就是刘六刘七之乱,山东几位白地。难道这是汉之绿林赤眉黄巾之先河?一瞬间他将朱厚煌的事情都扔到一边了。好像看到将来大明下民乱四起。内库烧为锦绣灰,街踏尽公卿骨的场面,一时间喘不过气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