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狼子野心(2/2)
众人仔细看向地图,以洛阳为中心,河东在东,河内在北,近在咫尺。东郡、颍川郡两个地方,一个在西,一个较南,离得稍远。
确实来不及。
而且即便是宫肃、典韦,也知道就算他们先到了洛阳城下,对皇宫深处的威慑也不会很大。董卓是什么人,名震西州,历经黄巾之乱,战功赫赫,麾下西凉部曲身经百战,为天下精兵,除了屯兵右扶风的盖世名将皇甫嵩外,不作第二人想。
董卓之后,丁原的名字亦如雷贯耳,并州向来多跟外族有交战,民风尚武,兵源精锐。丁原本人寒家出身,善骑射,有勇武,历来都是何进最倚重的外援。
许褚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想商议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怎么个‘不去’法,能显得不怎么突兀。毕竟是何进点头才使他成为颍川太守的,而且刚杀了张直,对付宦官他岂能不出力?
郭嘉与戏忠交头接耳一阵,由戏忠分析道:“大将军不喜士族,所以重用董卓、丁原等武人,这次召外镇,亦可看出一二。董、丁二人陈兵洛阳外,实际除了震慑宫中的太后,也有敲山震虎之意。”
这个虎,自是以袁绍为代表的士人集团。戏忠说的道理,许褚咀嚼一番便听进去了。他应算是武人,何进给他下诏会不会也存了试探的意思?许褚究竟是站在武人一边,还是已经沦为士族的附庸,或在何进的考量之内。
那么东郡太守桥瑁的进兵,应该就是何进对袁绍做出的一种妥协。桥瑁是地地道道的士人,他的立场肯定是坚定不移站在本集团这边。
但这个妥协,也只是可有可无罢了。袁绍在这件事上,已经表现出了他的‘短视’,被诛灭宦官的不世之功蒙蔽了双眼,竟同意让董卓入京,洛阳城中的有识之士,定然痛心疾首。
郭嘉沉默良久,这时候说道:“嘉数次去往洛阳,尝听朋友说起大将军,都说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怕就怕在这件事上,大将军有所反复,则不美矣。”
戏忠拍着脑门,惊慌道:“如若大将军临时反悔,派人勒令董、丁、桥三部停兵,洛阳危矣!”
众人除郭嘉外,都被戏忠吓了一跳。许褚本是知道后续,仍被勾起了兴趣,问:“志才何出此言?”
戏忠叹息不已,“若不幸被我言中,武猛都尉与东郡太守一是大将军心腹,一是士族中坚,必尊守诏令,停兵不前。而西凉董卓,胆大妄为之徒,之前就曾有不听朝廷诏令的乖戾行径,大将军临时反悔,反让此人有了觊觎朝廷权柄的机会!”
董卓的狼子野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年前西凉乱起,朝廷以董卓为‘前将军’,率步骑三万余随皇甫嵩征讨边章、韩遂的叛军。功成后,未避免董卓日久成患,征其入朝为少府,少府是九卿之一,银印青绶,董卓却以“湟中义从,秦胡兵不愿他入朝”为由,不奉召入朝。年初,即许褚来到汉末之后,灵帝病重,朝廷再次下诏董卓,拜他为并州牧,命其将军队的指挥权让出,董卓又不从,仍以“部曲不愿他离去”为由,带着部队走到河东郡便不再动。
两件事,都曾在朝野引起震动,坐实了董卓的恶名。
堂中众人不论出身,都受当世文化熏陶,对大汉多少都有点感情,听了戏忠的话,俱对朝廷局势感到痛心。
许褚则不然,他此刻只想着怎么着眼于当前局势,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奉孝,我觉得阳城不能打。当命甘宁停兵,遥望之即可。至于李旻,表其至外郡,或对我等更有好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