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根基(1/2)
先是拔下了襄城外城,点燃城内城外的粟米和车辆,又将输运牛马全部杀死,力卒全部驱散,而后再攻至叶邑。不等驻守卷城、缯关的秦军反应,接着连夜攻入方城,从秦军身后将襄城至宛城这一段路途绞了个稀巴烂。面对楚军骑兵,整条线上的秦军只能缩在城邑里瑟瑟发抖。
如果不是收粟季节,收到讯报的李信肯定要马上回军,但现在他手上的新粟足够全军吃一个月,这便给了他更加充足的应对时间。十日前熊荆停留过的宛城城邑府此时一片焦土,就在这片焦土上,李信考虑自己该行向何方。
去年右将军冯劫战死,数月前关中又抽调走了数万精卒,李信麾下只有自己的中军与赵完的左军。又因沿线设防,安契等将领留在了襄城与缯关等沿线城邑,此刻坐在大帐中的只有他和赵完。
“荆王当由鲁关出方城,至襄城也。”李信与赵完对席而坐,赵完在说楚军的行军路线。考虑到郢师之前在蓝田谷道,现在忽然出现在方城外,那就只有这一条路线。
“鲁关我已遣五千人守之”北出方城有两条路:一是宛城行向东北的方城口,这条是大路再一条就是宛城顺白水直接北上,那里是鲁关。传闻西汉末年刘秀在此迷路,得乌鸦引路方才得过,以后此路又被称为三鸦路。鲁关道极为险峻,自己又派了士卒驻守,李信很难想象楚军怎么能从那里出方城。
“方城究竟是荆人的方城。”赵完笑了笑。“大将军以为,我军何时西进武关?若是西进武关,沿途城邑若何?”
“荆人于大泽大败,方城无兵也。”李信也笑了起来,十年来,这是他最轻松的一次伐楚。“我欲直下鄢城,然国尉言时机未到,白林此时未得巴蜀。”
从方城南下攻拔鄢城,同时从巴蜀沿夷水攻入扞关,一南一北包夹旧郢,这是五十多年前鄢郢之战秦军的布局。李信入了方城,需要的是白林率军攻占巴蜀。
“我又或奉命西进武关,与赵勇将军相会于武关商邑,却又知荆人之根基在东地而非在南郡。攻拔武关,荆人将弃守南郑,又或将退居东地,再击荆人难也。
我欲”
大泽之战后,秦国上下有点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巨大胜利,最具体的体现就在后续的战略一片混乱,包括赵政卫缭在内,所有人都有点摸不着北。现在的战略虽然是按原定计划进攻巴蜀,可王翦却上书提了一个弃巴蜀而不攻的战略。
如今的楚国与五十多年前的楚国全然不同,五十多年前的楚国根基是在南郡,今日的楚国根基并非在南郑。楚军复南郡、复南阳、复汉中、复巴蜀,复了这么多土地城邑,得了那么多的丁口民户,楚军增多了吗?楚国变强了吗?
没有!楚国在南郡、南阳、汉中等地的根基早被秦国连根拔起,虽然收复了这些地方,却不能利用这些地方。不能利用这些地方,那这些地方秦军复之何益?秦军收复南阳能够增加自己的力量,攻下鲁地就不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吗?
既然秦军攻击任何一处都可以得益,楚军据有南郡、南阳等地却不能为己所用,那为何不继续让楚人占有这些无用之地,秦军攻拔那些有用之地呢?
楚国东地看似防守严密,实际却是漏洞百出。从南济水能攻至彭城鲁地从汝水、颖水则可攻至期思寿郢从东海可攻至琅琊淮口、乃至朱方。秦军已有不逊于楚军之舟师,为何不大造战舟,猛攻楚国东地,而用西地牵制楚军?
王翦上书的大意如此。虽然,很多谋士认为王翦上书是为自己一己私利,因为沔水南郑的战事抽调了他麾下的士卒,抢走了他想要的新式三桨战舟,但在李信看来,王翦之言未必没有道理。
巴蜀本就不重要,是天下的边地旧郢方城不再是楚国的根基,因此南郑也不重要。并且,秦军在巴蜀与汉中的成功反而对楚国有利,这会促使楚国再度东迁。此时大军攻入方城,方城居然无兵驻守,粟苗任由自己收割,楚国兵力是何等空虚!迁入东地将会不同,迁入东地魏赵齐楚四国协力,任何一路攻入楚地都会受到楚军的激励抵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