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被遗忘的历史(2/2)
老左一脸的纳闷:“你的鬼眼不是一眼就能看到方圆好几里内的所有景象吗?”
“是啊,可是我的脑子没有我的眼快啊。”
老左闷闷地点了点头:“那你继续吧。”
实话实说,我现在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坐在地上说要好好歇一歇。
等老左彻底回过劲儿来了,他就离开内阁,到外面去给我弄了点吃的,还拿来了很多等,尽可能提升内阁的亮度。
由于一次性博览这么多书卷实在太耗费精力,为了提高效率,我还用上了“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工作4个25分钟休息20分钟,别说,这么干的效率确实相当高,只要你足够专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在扫阅众书卷的时候,我看到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寄魂庄不外宣的秘辛,老左能将我带进来,确实给了我极大的信任。
而除了这些秘辛,我也确实找到了一些与不周山有关的信息。
有几支书卷上同时提到了不周山的一些旧事,上面说,从东汉年间到南宋末年,常有一个名为“洛伯陟(音同质)”的人在行当里出没,当别人问及他出自何门何派的时候,他就说,自己是不周山的祖巫。
东汉,到宋末,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洛伯陟”这个名字,有可能是不周山的历代祖巫共有的代号,又或者,这个洛伯陟本身就是一个不老不死的长生者。
不过自元灭南宋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位祖巫的记载了,而先前那些与他有关的记载,也都是他的一些游历行踪,看不出特别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这个人和仙人墓的洛成己有着相同的姓氏。
在所有的书卷中,有一支书卷是用青羊皮来撰写的,落笔者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徐霞客,那只书卷好像就是他随手写的一份手稿,上面的内容很杂,而且羊皮本身也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但由于作者太过出名,我还是多看了两眼。
这一看,果然看出了一些门道。
在一个不算起眼的角落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周山设x禁于葱岭之腹。”
禁前面还有一个字,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加上保护不周,字迹已经无从辨认,但不管怎么说,从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粗略地推断出来,早在明朝年间,不周山和葱岭之间就有所牵连了。
之所以说粗略地推断,是因为不周山所在的帕米尔高原,古称就是“葱岭”,徐霞客笔下的葱岭未必就是指与不周山相邻的那个山门,有可能他指的就是帕米尔高原本身。
另外,我也确实在这些书卷中找到了不周山是仉家分支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可不是凭空捏造的,我仔细看了几遍,老仉家分家的过程被记述得十分具体,而且有理有据,应该是真的。
仉家之所以分家,是因为东汉时期,家里的两股势力在选择术法传承和择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部分想要进汉中休息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这个教派也就是道教的前身,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如今老仉家代代相传的五斗米阵,就是从当时的汉中太守张鲁手中得来的传承。同时这一部分人看中了曹操的气魄和睿智,打算辅佐曹氏集团。
而另一部分人则看中了张角的太平道,那时候张角还没起义,而他沿袭的那部《太平清领术》,也是当时的几个数术大家所书,只要能研透其中精髓,可以说受用无穷。所以在选择传承这一点上,两班人马都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后面这波人在择主的时候,选择了袁绍。
一臣不侍二主,因为两拨人选择了主公不同,最后只能分家,各忠其主,从此互不往来。
一直到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整个袁氏集团更是被曹魏断了根基,从此再无回天之力,而选择辅佐袁绍的那一拨仉家人,也从此退出了汉末的天下纷争,到远离战火的帕米尔高原建立了一个门派,这个门派,就叫做不周山。
而这些人为了不和老仉家再有牵连,甚至改了姓,至于到底改成了什么姓,书卷上并无记载,不过我估计,他们很可能改姓为“洛”了。
因为书卷上说,袁绍的儿媳甄宓曾对那一拨仉家族人的头领(具体名讳不详)有过救命之恩,而他们改姓,也恰恰是在曹植作《洛神赋》之后。
相传这《洛神赋》,其实就是曹植对甄姬的一纸情思。
再加上后来不周山出现过一个姓洛的祖巫,所以我推测,他们一定是将姓氏改成了洛。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