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民心所在(2/2)
灾不需赘述,无非旱涝虫疫之类。人祸除了朝纲混乱以外,主要就是土地兼并了。
所以袁耀知道世家手里控制着下的大半土地。
来到江东之后,他又发现世家不仅控制土地,人口也大多在其手中。然后又发现粮食也都在他们手里。
如此,再加上本来就被世家垄断的文字、知识、思想、舆论、人才、官位等,世家掌握了下也并不为过。
但袁耀一直对治理世家之祸还是有信心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那句“得民心者的下”。
袁耀认为无论世家拥有什么,只要他能拥有民心,那一切都不足为惧。
可现在突然听张昭民心如今也被世家握在手中,这个论调让他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他发现历史正如张照所言,至从黄巾之乱后,汉朝百姓确实失去了话语权,以至于到三国一统,晋朝建立之后,全国人口从东汉五千多万,死的只剩七百多万,而在这个过程中,下百姓们都没表示任何不满,除了黄巾之乱以外,就没再翻过任何浪花出来。
以史为鉴,任何一个政权将百姓祸害成这样都会被推翻的,隋炀帝挖个运河;打几次高丽就到底线了,但三国政权把人弄死四千余万却什么事都没有,还有空自娱自乐的搞政变,最终变成司马氏篡位得下。
这一切都要表明张昭所言没错,现在的老百姓好像确实失去了民心的拥有权,他们想要什么已经没人在意,并且他们毫无能力维护自己的权利。
袁耀有些不甘心的道:“子布先生的意思,江东百姓的死活我就不必管了?”
张昭直言道:“在下不解,将军乃是袁氏嫡子,怎会只在意平民利益?”
“这……”袁耀被张昭呛的半没出话来,他总不能告诉他自己脑子里还有一段无产阶级后裔的记忆。
一旁张纮见状连忙插言道:“民富则国强,征东将军能心系百姓这自然是仁君之典范。而子布之言,也并非让将军不顾百姓之死活,而是想为将军阐明利弊之所在。
造成江东四郡人均耕地不足五亩的根本原因在于山越,因为境内不平,各家不得不聚众自守收缩防御,所以无法扩大耕地面积。自耕农就更加无力保护自己的田产,将军若是将土地分给百姓,反而有可能害了他们性命。
所以在下与子布的建议是希望将军先获得江东世家支持,然后整合资源平定山越之乱,到时江东土地便可任意开垦,国富民强便是水到渠成之事,还请将军明鉴。”
袁耀闻言恍然道:“原来如此,二位先生所言甚是,我定当铭记于心。”
到此处,袁耀大概了解了二张的立场,便无需再做什么考验,直接道:“二位若不相弃,请暂在军中随军参赞,我正在向家父左将军申请治理江东之权,到时内政之事还要倚重二位先生。”
张昭和张纮起身站到堂上礼道:“吾等愿效犬马之劳。”
“二位先生免礼。”袁耀客气道。
袁耀跟袁术早有默契,获得江东军政之权可以是板上钉钉的,他此时完全可以事先任命二张官职。
不过因为刚才二张的言论,袁耀觉得他们跟江东世家的立场一致,再加上是由孙策引荐而来,这让他有点犹豫该如何任用两人,所以就决定先拖上几思考一番再。
下定决议后,袁耀又对一旁的孙策正色道:“伯符引荐大贤有功,加上之前功勋,本将军正式擢升你为偏将军,独领一营偏师,负责收服吴郡。”
袁耀决定将手中这个“孙猴子”正式放出去了。
孙策闻言眼睛一亮,起身几步来到二张身边,拱手礼道:“策,领命。谢征东将军提携。”
袁耀补充道:“之所以将吴郡之事交给你,是因为你孙家本是吴郡大族,拥有地利人和之便,无论是劝降还是攻打都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你尽快平定此地,莫要让我失望。”
“请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重托。”孙策再次抱拳道。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