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招抚(2/2)
眼看着大事将成,谁知道出了天命军……
杨嗣昌不敢将四川的事告诉皇,他唯一的办法,是先剿灭湖广张献忠之流,然后集力量,一举拿下四川。
他原先反对招抚流寇,但这一刻,他倒是希望,熊灿能尽快招抚湖广的主要流寇张献忠、罗汝才,最好今日传来喜讯!
重压之下,杨嗣昌终于想到对策,他以兵部的名义,一连发出三份讯息:
第一份是给傅宗龙的,在讯息,杨嗣昌让他暂时驻扎湖广,等候朝廷的进一步的指示,同时紧守丹水,防备四川的流寇东出湖广;
第二份讯息,自然是给熊灿的,在这份讯息,杨嗣昌一反常态,指示熊灿按照皇的指示,不惜一切手段,尽快招抚张献忠、罗汝才!
第三份讯息,杨嗣昌没有发出去,他亲自找到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让他火速派出大批人手,去四川调查天命军的来龙去脉,以及天命军的下一步动向。
远在襄阳的熊灿,并不知道杨嗣昌的心思,但杨嗣昌忽然转变态度,支持招抚流寇,倒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不会夹在皇和杨嗣昌之间左右为难了。
熊灿立即增加大量游骑,在张献忠、罗汝才部士兵出没的地方张贴标语,甚至直接喊话: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招抚,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罗汝才得到讯息,他嗤之以鼻,朝廷是给官当,也不如现在逍遥,钻山沟不假,但身边好歹围着数十美女,现在这样,天王老子第一,又有美女伺候,神仙大抵也会羡慕吧?
但张献忠在山沟钻得久了,粮草严重匮乏,山无法找到大军的粮食,便派人试探着与熊灿接触。
这一接触,让张献忠吓了一跳,他提出的三个条件,熊灿根本没有还价,全部答应了。
张献忠怀疑有诈,根本不敢走出深山,派出另一拨使者,继续与熊灿商谈,但使者带回熊灿的话,听起来更不像真的:
朝廷相信张献忠的忠心,士兵不用缴械、解散,暂时驻扎谷城,随时准备为朝廷效力;授予张献忠总兵头衔,领总兵俸禄;接济张献忠部属,朝廷为示诚意,首批接济粮食二万石,银一万两。
朝廷难道别有所图?张献忠拿不定主意,便拖延时间,暗召集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四人,共同商讨对策。
艾能主张暂时罢兵,先观望一段时间,孙可望希望与罗汝才联系,两部共同进退。
李定国此时不过十八岁,但他自小便跟在张献忠的身边,多次摧城拔寨,一向富有谋略,听张献忠说了详细经过,同意接受招抚,“干爹,三位哥哥,朝廷的心意可能做假,但银子和粮食假不了!”
刘秀将双脚盘在山石,端正身子,道:“定国此话虽有一些道理,但也保不准,或许这是朝廷的诱饵。”
李定国随手拔下一颗青草,用力拉成两截,“秀哥,粮食和银子若是诱饵,熊灿该让我们去襄阳,谷城南倚荆山,西靠武当,一旦官兵到来,我们随时可以带着钱粮钻入深山老林,熊灿再蠢,也不会白白资助我们粮食吧?”
张献忠大喜,李定国提醒了他,“谷城”的位置,是熊灿真心实意的表现!
他一掌拍在青石,“定国说得不错,士兵不用缴械,继续掌握在我们的手,我们只要在谷城四面放出游骑,官兵若来,少了不顶用,多了定然避不过游骑的耳目!”
“干爹,三思呀!”艾能年龄稍长,性子较稳重,对朝廷的人,他一向信不过。
“不用三思,这么定了,接受招抚!”张献忠并不完全相信熊灿,不过,他有一样心病:粮食没了!
大军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青黄不接,深山难以劫到足够的粮食,四面都是朝廷的军队,他又无法下山!
既然熊灿又送帽子又送钱粮,只能赌一把了!
张献忠说干干,但行事却是十分小心,又经过使者的两次沟通,终于和熊灿达成最后的协议。
官兵不用进驻谷城县,因为张献忠的士兵,现在已经是官兵了,小小的谷城县,容纳不下太多的士兵。
官兵只要将招抚的钱粮运来即可,张献忠保证服从熊灿和朝廷的命令!
如果熊灿对张献忠不放心,可以让谷城知县阮之钿代为监督,张献忠驻军谷城,一切都在阮之钿的眼皮底下。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