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送修电视机内藏纸条,被囚少女得救(1/2)
在给经济部、科教部布置了两个重大采访策划后,刘平原又找到了时政部主任宋晓斌,希望他也能在近期内搞一个带响的新闻,实现新年开门红!宋晓斌在脑子里将手头的线索梳理了一遍,觉得暂时还没有。宋晓斌不敢怠慢,钻山打洞。</p>
新年伊始,清江日报的报纸厚了,新闻新了,版面美了,更可喜的人,接连推出了重头报道《世界高铁的引擎》、《中国,谁来夺诺贝尔奖》。两个报道都是独家,在读者中反响强烈。</p>
那几天,报摊上原来无人问津的清江日报,精明的报贩们把特稿摆出来,卖得很火,省会上千个报摊,一次便卖了上万份。这在清江日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连一些流动贩童都闻讯而来,拿去了不少报纸,他们以特稿的报道做噱头在车站码头叫卖,亦相当抢手。这在同城媒体中引起了震动。</p>
宋晓斌上午正在办公室审稿,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省公安厅政治处的新闻科长徐华打来的。手机那头传来了兴奋的声音,说是抓到了一个很特别的题材:益水市今日破获了一桩离奇的案子。一农民在地窖里囚了一名少女做性奴,少女将呼救的纸条藏在待修的电视机内,终于获救。</p>
宋晓斌感到心跳明显地加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猛料呀!之前,宋晓斌跟徐华打过招呼,让他有好题材一定优先告诉他。徐华跟宋晓斌是好朋友了,他没有食言,此线索他还没有告诉第2家同城媒体。宋晓斌请他帮忙,不要告诉别的媒体。他马上去向老总汇报,争取马上赴益水市采访,稿子明日见报。徐华一口答应了。能与宋晓斌合作,在清江最权威的媒体省委机关报上搞报道,他求之不得。</p>
宋晓斌先报告了主管老总李青春。李青春是个容易搞定的领导,不但宋晓斌自己的选题他不怎么挑这挑那,就是一般编辑记者的选题,报上来他也乐于放行。</p>
李青春毕业于省内一所普通的大学,学的是经济。他很会做官,5年前44岁时,便登上了木州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高位。这位部长写官样文章很有一套的,常常下笔洋洋洒洒。不过,他的文章,离生动十万八千里。</p>
爱写文章的宣传部长对新闻情有独钟,很想到到省委机关报清江日报去做个副总编什么的。为此,他到省里一个管新闻的领导那里走动了多次,4年前,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清江日报做社委。开始分工时,社委会想让他管经营这条线,因为报社不缺搞新闻的,而搞经济管理的人才,则相对匮乏。无奈李青春不愿意,他一心一意想搞新闻。最后,社委会只得遂了他的愿,他成了社委、副总编辑。</p>
抓新闻,新闻敏感最为重要,但他这方面毫无优势。有一个关于他的逸闻很能说明问题:</p>
他调来报社的第2年,一次到上海出差,坐动车回来到达离清水市火车站10公里处时,发生了异常严重的客车与货车相撞事件,8节车厢脱轨侧翻。事后统计,死伤200多人,其中死亡25人。好在他所在的车厢没有脱轨侧翻。但是,巨大的冲击力也把车厢搞的鬼哭狼嚎,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惊吓就更不用说了。李青春是该车厢受伤最轻的人之一,只有一些擦伤而已,无大碍。</p>
这是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火车事故。李青春回过神来之后,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重大灾难第一时间直击报道的绝好的机会,而是首先想到了用手机给妻子报平安。他怕到时妻子知道出车祸了,为他担心,因为他之前已告诉妻子,他是坐这趟动车回清江的。之后不久,救援人员赶到,惊魂未定的他便坐救护车回来了。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一点新闻敏感,在车上,他还是给宋晓斌打了电话,告诉他火车出事了,让速派记者前去报道。</p>
这之后1年,上海的一家报纸一个副老总从北京开会回上海,也是在途中发生了相似的动车事故,那位老总也幸运地没有怎么受伤,他则没有放过重大灾难第一时间直击报道的绝好机会,做出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报道。这个报道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1等奖。</p>
此事让一些知情的编辑记者扼腕叹息,但没有人当面捅破此事,他也就没有什么遗憾感。</p>
李青春业务这那么回事,但他不武大郎开店,乐于成全他人,也算一大优点。因之,下面的编辑记者,也还喜欢他。</p>
宋晓斌报告了李青春之后,又到刘平原的办公室汇报。刘平原听了很兴奋。他叮嘱宋晓斌,这个题材比较敏感,要突出正能量,以民警破案为主线来写,行文千万要节制,朴朴实实把故事写出来就行了。故事挺曲折离奇的,绝对能牢牢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写花了,渲染过头了,容易让人扣上低俗的帽子,那样,就得不偿失了。</p>
于是,宋晓斌与徐华约定,报社立即派车赴益水市采访,让徐华在省公安厅大门口等,小车15分钟后到达,并让徐华跟益水市公安局方面打好招呼。</p>
此时才10点左右,到益水市有高速,不到11点便到了破案的益水市公安局。</p>
于是马不停蹄地采访。并赴现场进行了察看。</p>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p>
益水市飞跃电器修理店的戴师傅在打开一台待修的彩电时,发现里面有一个纸条。打开一看,戴师傅吃了一惊。他开始认为,可能是有人在恶作剧,后来又觉得,行文不太像恶作剧。如果此事是真的,那可是大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戴师傅决定按纸条上的提示进行联系。</p>
纸条上的内容是这样的:</p>
</p>
救命!救命! </p>
我是益水市郊区西湖乡西湖村人,两个月前被囚于同村人曾辉的地窖里,供曾辉发泄兽欲。我家里的电话是 64329353 恳请您一定给我家里拨个电话,让家里报告公安局,赶快派人来救我。给您磕头了,恩人!</p>
周晓晓 </p>
</p>
戴师傅一个电话拨过去。立即便有个女的接电话。那是周晓晓的寡妇母亲。</p>
戴师傅把发现电视机里的纸条与纸条上的内容一一给对方说了。</p>
周母如五雷轰顶!连感谢对方的话都忘了说。周母马上拨电话给市公安局报了案,请求快快求救自己的女儿。</p>
公安局立即派人前来。警车呼啸,几分钟便到了西湖村。村子离城里只有4公里左右。</p>
周母早已等在村头的马路边。她上车把公安干警带到了300米开外的一栋独栋的红砖房子前,说这就是电话里说的关她女儿的曾辉家。</p>
公安干警下车后直赴曾辉家。曾辉正在家里,看到公安干警赴了进来,本能地一身直打哆嗦。他知道,准是公安局发现了他的勾当。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被控制了起来。</p>
问地窖在哪里?他把干警带到左边的一间房子的角落里,搬开一个大石磨盘,便显出了一块木板。木板上横着一根粗木棒,一头用绳子固定了,一头上着一把锁。开了锁,打开了木棒,再掀开木板,便现出了一个洞口,一股臭味扑鼻而来。</p>
干警下去,看到一个女人坐在地铺上。地窖大约有20平方米宽。地铺外,零碎地摆着一些散开的饼干、方便面什么的,一个小电炉,角落里,是一个便桶。恶臭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女人个子高挑,鸭蛋型脸模子,一看就是个美女,但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一脸憔悴,一脸惊恐。女人被带了出来。</p>
周母一眼便认出来了,她是自己的女儿周晓晓。于是,曾辉被用手锆锆了起来,带往公安局,周晓晓也被带去公安局接受调查。</p>
故事的原委是这样的:</p>
周晓晓的家,在一个较大的院子中,这院子离曾辉的家不到300米。曾辉父母都过世了,是个40来岁的老光棍。不是他不想讨老婆,而是由于长相亏损,本人又不能干,家境不好,没有什么积蓄,一个人养自己一张嘴巴还可以,要养老婆孩子,肯定有问题,所以,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跟他过苦日子。</p>
周晓晓是寡妇周母的独生女。母女俩日子也过得不富裕。可喜的是,女大十八变,女儿才18岁,便出落得天仙似的。村里的养殖专业户周进想娶周晓晓做老婆,托人来说媒。周母很是高兴。因为周进家境富裕,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年纪也不大,才30出头。</p>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