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后避暑神都洛阳 李显奉旨出洋探花(1/1)
()<h3>第二十五章太后避暑神都洛阳李显奉旨出洋探花</h3>
话说太后因长安夏日炎热,本欲前往神都洛阳避暑游玩,不料出了狄仁杰被诬之案。太后虽未治武承嗣及来俊臣的罪,心中却极为不满,如今狄仁杰已远赴彭泽任上,武承嗣和来俊臣也因此案有所收敛,一时朝中竟风平浪静,故太后定于七月前往洛阳,命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唐小山并武三思等随驾同行,长安朝政由皇嗣李旦监国、武承嗣并宰相辅政。
这神都洛阳,是太后偏爱之地,而御花园九州池更是备受太后喜爱。这九州池因其屈曲象东海之九州而得名,隋朝时期已然建成,太后修建万象神宫之际,又着皇家园林工匠倾力修葺打造,足足用地十顷,水深丈余,只见花卉罗植、鸟鱼翔泳、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比之长安,果然清凉舒畅。太后居瑶光殿、太平公主居仁智殿、上官婉儿及唐小山居花光院、武三思则居于西侧较远的荫殿。
远离了朝廷纷扰,圣心甚悦。太后每日携太平公主、武三思在九州池游玩,赏花饮酒,兴致所致仍命上官婉儿及小山即兴作诗,上官婉儿向来最擅此技,又极力讨好太后,故而做了不少辞藻华丽且歌功颂德之作,小山虽谦逊亦不可扫兴,只偶得一二首简朴之词,然而听来却清新雅致,太后频频颔首赞许,直说二人各有所长,不分伯仲。小山忙谦逊自称拙作不敢与上官大人相较,如有可入耳者,也兼是上官老师指点有方,仍要向上官老师请教的话。太平见小山文才出众,又难得谦逊有礼,直说母后好眼光,选在身边的人果然是闺中奇才,名不虚传。这武三思见太平称赞小山,又见小山姿容清雅脱俗,体态轻盈端庄,难免心中一动,亦频频附和称赞,小山只言谢过,再无他言。上官婉儿见太后及太平盛赞小山,心中略有不悦,又听小山谦逊且处处以她这个老师为尊,倒对小山益发欣赏,有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岂不面上有光,故而亦大度真心称赞。
这日太后正在同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及小山讲述她与佛教的渊源,因小山对佛法修习不深,一听太后讲起来,便沉迷其中,只听太后盛赞大乘法宝,虔诚吟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小山听后由衷赞道:“是陛下如此虔诚且精通佛理,以致佛教得以在我大周传播渐盛!”太后笑道:“朕至今犹记得太宗在这洛阳宫里接见玄奘法师的情形,那年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朝,朕才21岁。玄奘大师在世时,朕常与大师谈习佛法,朕的显儿出生前,大师曾为显儿诵经祈福,显儿出生之后,大师亦收他为徒,亲自为其剃发,赐法号佛光王。”小山听太后提及李显,心中一怔,原来他出生之时还有这样的事?原来她对他知之甚少,他在宫中如何长大,又如何成为太子,登上皇位,继而被废、被贬,高宗和太后又如何为他选了太子妃?她是多么想知道他的一切,可又害怕知道。只要想到他,小山的心就纠了起来,真如她信中所写的清风明月那么简单吗?太后仍在讲经论道,小山却不觉陷入沉思。只听殿外忽有人来报白马寺住持薛怀义求见,小山才回过神来。这个薛怀义,来洛阳的路上听上官婉儿曾提及,只说是薛怀义因曾奉旨修复白马寺有功,太后封其为住持,又因监造明堂有功而加封为梁国公,是薛绍之远房叔父。只见这薛怀义身高马大,正值壮年,英武神气,倒不似个礼佛之人。薛怀义进得殿来叩拜了太后,又见过了太平公主,问候太后龙体安康,呈上一本佛经道:“启禀陛下,微臣这一年来致力于修编《大云经疏》,现已完成,请陛下过目。其中有几处还需陛下指点。”太后笑道:“爱卿辛苦!朕虽懂些佛法,却比不上我大周佛法大师,如有不明之处,应向几位大师求教以为定论。”薛怀义道了遵旨。太后又道:“这几日朕把这九州池的花也看厌了,倒想去邙山看看昔日被贬的牡丹,据司花太监所言,这些牡丹不但没有绝种,反而长势甚好,虽处在邙山那偏僻之地,倒不似往日娇贵!昔日朕一怒之下将这违抗旨意的牡丹贬至邙山,如今想来颇觉不忍,花本草木,朕怎么会跟它们较劲。”薛怀义忙道:“陛下仁慈,牡丹抗旨,本就是死罪,陛下只略施炙刑、贬到深山任其自生自灭,已然是它的福气了。陛下若想去邙山稽查这些牡丹,微臣即刻就去安排。”说罢薛怀义自去安排车驾。
小山听闻太后要去邙山稽查牡丹,心向往之,平时不言不语,此时倒忙向太后请旨道:“陛下,微臣进宫晚,未曾见过上林苑的牡丹,只听闻洛阳牡丹开的最盛,不想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微臣素来最喜花卉,不知微臣可否伴驾随行,也去看看这深山里的牡丹。”太后笑道:“爱卿果然和朕一样,一说到花儿,就这样急不可待的!”连太平也笑道:“这唐才人平日里只顾闷头写作,不料原来和母后、皇兄一样,皆是花痴呢!”小山亦笑道:“微臣自小便喜爱花卉,倒是和臣的父亲一样,父亲曾出洋游历之际,将所见花卉编撰成册,叫做《百花清册》,去年臣去小蓬莱时曾翻阅过,果然这世间的花品目繁多,有上千种,且各花的养护之法亦不相同,真另人眼见大开呢!”太后听闻忙问道:“这《百花清册》你可带了回来?”小山道:“当日父亲说尚有不少的花卉未及编入,新品又层出不穷,只说待来日编撰完成,再抄录刻印。只是各色花卉皆由手工绘制着色,须着画师描绘,方能传播。”太后憾道:“如此说来,眼下朕倒是不得一观了。”说话间薛怀义已备好了车驾,请了太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唐小山,又叫了武三思并宫女、太监、侍卫等一众百余人,前往邙山。
日及正午,太后一行才抵达邙山。这邙山在洛阳城北,虽不算远,但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山路难行。行至山腰,车驾无法攀行,薛怀义忙上前搀扶了太后下车,太平公主同薛怀义左右搀扶着太后,武三思、上官婉儿、唐小山紧随其后,沿山路行走。不久便行至那四千株牡丹被贬之地,只见这片牡丹扎根在沟壑之处,枝叶繁盛交错,各色牡丹娇艳夺目,因在近水背阴之地,故而炎炎夏日也花开不败,由山腰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皆是牡丹,众人皆道美不胜收。太后见这牡丹果然如司花太监所言,长势良好,才略解了愧疚之心。而小山见了这些牡丹,有些枝叶已然枯败,花却依然,想必是昔日在上林苑受了炙烤之刑,故心下不忍,又想起若花乃牡丹花仙,如今远在他国,虽为一国之主,但并非她志向所在,故心中默道:“因我昔日失职,连累了牡丹花仙,受这炙烤之刑!又被贬深山,忍受分离思念之苦。”不觉闭上眼不忍再看,滴下泪来。众人正自欣赏,忽见山腰牡丹花瞬间收起苞来,叶子也垂了下来,有些牡丹花竟落了下来,一片颓败之势。太后这一惊可不小,竟呆呆愣住,薛怀义和太平公主也不知何故,呆呆的看着,只说好好的正开着,怎么顷刻间便凋谢了。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亦无从解释,只见上官婉儿向武三思递眼色,暗示其巧言安慰太后,武三思忙上前向太后道:“陛下,想必这牡丹花期已过,只是一直强撑着等陛下稽查,才肯收苞。如今陛下已然看过了,才支撑不住瞬间凋谢了!”太后只直视着这片牡丹花海,道:“休要再骗朕了,定是这牡丹花神怪罪于朕,才会如此罢!”薛怀义和太平忙好言宽慰,只是太后神情淡淡的,不肯听信,只说起驾回宫。
回至九州池,太后深觉不安,不思茶饮,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及小山陪伴在侧,极力承欢好言相劝,亦无济于事。只说昔日下旨命百花齐放乃酒后谬误,前有花神托梦,后有牡丹凋零,皆是问罪于她。太后如此一说,太平公主猛然想起庐陵王祭拜花神归来之后便一病不起,忙向太后道:“昔日母后命皇兄前往金陵祭拜花神,皇兄一回房州便不省人事,莫不是皇兄已然替母后受了罚?”太后恍然道:“若果如此,那显儿是替朕受苦了!只是如今这牡丹凋谢之事,又作何解呢?朕犯的错,朕自会承担。”太平沉思片刻道:“母后,依儿臣所见,这牡丹瞬间凋败确是奇事,不可等闲视之。世间之花,一直以来深受母后庇护,必不会因母后一时失误而嗔怪母后,母后日后只需加倍护花,多行有益于花卉之事,必然可以化解这牡丹的戾气。”太后道:“话虽如此,朕还是不安心。前一次是显儿仁孝,替朕受罚,这次谁又能替朕呢?”太平公主忽想起去房州探病之时,庐陵王被困房州度日如年,曾言平生所愿就是可游历四方的话,故心生一计,向太后道:“母后,儿臣倒有一个化解的法子。适才唐才人说她曾出洋寻父,其父编撰《百花清册》一事,陛下何不派人前往小蓬莱,向唐大仙求取此书,再命宫廷画师绘图着色、抄录后传播四方,母后一人护花功德无量,世间百姓人人护花的功德自不必说了!”太后听闻,心想这倒不难,权作一份救赎之心了。遂向小山道:“唐才人,你可愿再去趟小蓬莱看望你父亲?”小山听闻忙道:“陛下之命,微臣无不奉从。只是去小蓬莱往返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载,陛下命微臣草拟《垂拱集》,虽已过大半,但后续修校之事亦需慎重对待,微臣一去,此事怕要耽搁一阵子。”太后道:“这倒不急,朕另着他人接替。你只去求你父亲,取回《百花清册》即可!”太平公主又道:“母后,唐才人虽出过洋,却是个女儿身,且是为皇家求取此书,唐大仙已然位列仙班,若寻常人等怕是求取不来,母后应再派皇兄亲往求取,想必唐大仙念及母后真心便不会推辞。”太后道:“显儿?他倒是真成护花使了!每每有关花的差事,都派他头上了!也罢,他久居房州也烦闷了,让他出洋去游历一番,也算朕如了他的愿了,只是仍需化名前往,省去许多麻烦。”太平忙道:“母后圣明,快吃杯茶用晚膳罢!”
话说小山听闻太后命她前往小蓬莱寻找《百花清册》,想到能见到父亲,自然喜不自胜,只不便流露。又听太平谏言着庐陵王同行,万料不到她与庐陵王竟能有这出洋同行的缘分,顿时心下柔情丛生,竟盼早日成行。
庐陵王接到太后旨意后亦深感意外,他是如此日夜盼望着去长安,不料上天竟赐予这样的良机,故而急急叫来裴忠、贾银,安置王府诸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