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视察(1/2)
待刘仁玉料理完不听话的孙悼云,埋葬掉倒霉透顶的郑友乾一家,距离洪承畴所给的发兵期限仅仅只剩下一天而已。
这一天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自个儿治下百姓吃饭的问题。
之所以要考虑吃饭的问题,是因为靖边堡的地理位置不怎么好。
却说这靖边营堡,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北面,东北,西北大多是半固定沙丘或者沙丘,其上只生长着稀疏牧草,唯有南面儿有一条芦河穿过,带来一些湿地,河滩,沿着这条河流才衍生出两万亩得用农田。
这两万亩得用农田,按照刘仁玉的政策,每户可分十余亩,看起来也不算太少,可是西北的土地大多贫瘠,产出都比不上关中平原,更不用说江南。
也就是说,就算刘仁玉把水利打整好,使用温室育苗的方法,每亩田的产出也才仅仅只有400斤,而且还是不脱壳400斤,要是交完租子,再看看收成,实在是有些少。
所以,为了尽量让每家每户多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刘仁玉决定分出一些百姓出来,分别从事畜牧业,养殖业。
当然,为了不破坏环境,导致掠夺式的发展,所以刘仁玉打算限制牧民的数量。目前他打算先分出100户出来,由他拨付牛,羊,马,牧民自行放牧即可。
至于养殖业,刘仁玉打算开办养猪场和养鸡场,也是由他拨付猪崽和小鸡儿,百姓自行养殖。
这个养殖户他也不打算发展的太多,他打算先分出20户来试点。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他还让杜若男帮忙,到福建,广东,浙江去购买番薯,土豆,玉米的种子。
这些外国舶来品虽说目前产量还比较低,但是好在都很耐旱,只需要把它们的种子往这些个贫瘠的土壤里一种,注意施够肥料,适时补充水分,差不多就可以放养了。
有这些杂粮助阵,还有杜家的财力支撑,基础夯实了,他刘仁玉就可以放心地再招500脱产战兵出来专门负责打仗。
他把自个儿的这些想法都跟马天君说了,马天君二话不说,全部照办。
在采买的时候,由于此时陕西正处于变乱之时,很不容易买到牛、羊,马天君就在刘仁玉的授意下,主动与蒙古土默特部联系,希望用蒙古人需要的茶,药材,布帛与之交换牛,羊。
而后为了得到马匹,刘仁玉甚至同意用铁锅和粮食去交换草原上的骏马。
对于刘仁玉的这个决定,马天君颇有微词。
“大人,若北虏得到铁锅,将其铸作兵器,然后南下抄掠,我等恐怕会遭难。”马天君担忧道。
“嘿嘿,此时我大明的防务形同虚设,便是不卖铁锅给他们,他们还不是要来抢,与其这样,倒不如用铁锅去换他们的马匹。把咱们武装起来,到时候蒙古人打过来,就把他们打回去。”
“大人说的倒也在理儿。”马天君服气道。
“哦,对了,你进行贸易的时候,尽量挑小部落,而且买马的时候,要注意买好马。好马的标准是这样的,小马驹生下来的时候,北虏会把母马牵到山坡上,然后鞭打母马,此时能够跑到山坡上护卫母马的小马驹就是好马,你要买这种马,明白吗?”
“是,大人,卑职记下了。”
“嗯,愿意放牧和养殖的百姓,给他们优惠,马驹,猪崽,小羊,仔鸡,牛犊,全部白送给他们,并且免一年租子,去跟他们好生说说。”
“是,大人。”
与马天君说完自家百姓吃饭的问题,刘仁玉又去视察地道挖掘的工作,还有城池扩建的工作。
却说李继业手下那帮矿工,挖坑掘土是老本行,挖地道这个事儿干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这个自不待言。
至于疏浚护城河,开挖壕沟的事儿,那就需要等到赵老爹把东面儿的城墙修理好了,才能进行。
在挖掘地道的工地上,刘仁玉找到坐镇指挥的李继业,打算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交代一下。
“继业,地道的标准还是跟咱们镇北堡老家一样,等你把地道挖完了,就派个人再到山西那边儿去,再去招108员矿工来,人招来了,你记得要把簿册交到后勤部。”
“是,大人,卑职知道了。那个,嘿嘿,大人,我有个事儿想说道说道,您说咱毕竟是千总,手底下才两百多人,这叫什么事儿啊,您看能不能多招点儿人?”李继业嘿嘿媚笑道。
“你以为我不想啊!我主持着这么大一个摊子,到处都要钱粮,如果只管你们军队,百姓们还要不要吃饭了?”
“我这不也就是说说嘛,大人您可别往心里去。”
“我知道,你只管放心,只要条件允许,我一定会扩充兵员,毕竟现在的流贼随便一个首领出来,手里都是3000人往上走。虽说咱们的兵战斗力强,也架不住他们人多啊。”
“那咱们什么时候招啊?大人您给个准信呗。”李继业忽然又热切道。
“你看你,又来了,你先把手头上的事儿办好再说。招兵的事儿,我自有计较。”刘仁玉严肃道。
“是,大人,卑职晓得了。”李继业讪笑道。
与李继业说完招兵,还有挖地道的事儿,刘仁玉又去看城墙施工的情况。
却说这个靖边堡的城墙,方圆五里,墙高两丈一尺,代宗景泰年间修建的时候只是以夯土作为墙体。隆庆皇爷在位的时候才包上砖石。
如今为了容纳新来的百姓,又不得不在原有基础上再行扩建。
这个修城墙的工程,按照刘仁玉的意思,需要赵打铁的施工队在东面再修筑一段城墙,圈出一块儿地来,然后再把原来东面儿的城墙拆除。
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敌军忽然而至的时候,没有城墙可以依托。
这次建造新城墙所用的砖石木料,大多来自被山匪洗劫的张家堡。那张家堡距离靖边堡不过30里而已,用马车来回拖运砖石,也费不了很大的功夫。
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自然是在户口簿册上面登记了的靖边堡所有百姓。
在这些百姓中间,那些刘仁玉自镇北堡带来的安插流民知道修筑新城是为自个儿的新家圈地基,自然都是振奋之极,干活儿极为卖力。
靖边堡中原先的百姓们,干劲儿自然比不得这些安插的流民,不过他们一来迫于监工的强力弹压,二来感念刘仁玉分给他们田地,未来的小日子肯定过的不错,三来为刘大人干活儿,三餐管饱,而且还有工钱,所以他们还是较为卖力地干着手里的活计。
刘仁玉骑着马,站在东城外面儿,看着自个儿治下的百姓们忙得脚不沾地,新城墙的地基已然初见端倪,他当然很是满意。
“赵老爹,百姓们干活儿很苦,要给他们多备些米粮,肉食。只要是在干活儿的人,不论是男,是女,都叫他们吃饱,只有吃饱了他们才有力气干活儿。”刘仁玉叮嘱道。
“大人你只管放心,这个事儿有马镇长派来的管着,大伙儿对伙食还是很满意的,没人发牢骚。”赵打铁回道。
“嗯,那就好,还请赵老爹多多努力,加快进度,现在是多事之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流贼,或者北虏杀过来。所以早点完工,百姓们也能早点儿得到保护。”
“大人且宽心,只需要修这么点儿城墙,用不了多少时间的额,额琢磨着至多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新城墙就能修好。”
“如果真能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咱们还是要先集中力量把城墙修好,然后再安安心心地在城里修建房屋。”刘仁玉笑道。
“是这个理儿。”赵打铁道。
“那赵老爹你就好生照应着修城墙的事儿,我到别处去看看。”
刘仁玉与赵老爹道完别,就经过东门,进入堡内,随后直趋兵营校场而去。
却说这几日,按照刘仁玉的想法,既然有杜家的强力支持,目前还算钱粮充足,他就打算再招500员脱产正军。
新招来的人,加上原有的500正军,就恰好可以凑出一个部的兵力,一千正军,而且都是家丁级别的正军,在延绥这块儿地方,如果采取守势,勉强可以立足了。
此次招兵所面对的对象,按照规定,是持有靖边堡户口,18至35岁的青壮年,另外几个要求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无暗疾。
在招兵的时候,鉴于此时当兵在明朝人眼中还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为了吸引社会有志青年投身军伍,刘仁玉特别命令镇北堡的戏班子编演一出“张二蛋翻身记”的戏剧,借以扭转百姓们的观念。
这个戏剧的张二蛋,本是贫苦至极,家徒四壁的寻常民户,在镇北堡挣扎求存,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黄连有多苦,他就有多苦。
可自打刘大人到了镇北堡,筑城墙,修房屋,开田地,要招兵入伍。
张二蛋反正孤身一人,没依没靠,索性就把牙一咬,就此从了军,于是分到了好田地,每月足足一两月饷,还有月粮,这些都是后勤部直发,上官无从克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