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长远的布局(二)(2/2)
“这倒也是。”关彝点点头:“子连啊,永安那边的造舰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若是司闻曹能够有效的保证造船厂不受东吴典校的袭扰,最迟明年,就可全部完成。”
田续说出这话后,吕雅苦笑着站了出来:“大司马恕罪,由于永安的造船厂同时开工的船只太多,由此造成船厂的规模变得极大。虽然前将军(张遵)也加派了兵力看守,但司闻曹还是觉得守御起来力不从心。”
“这还真是难啊,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这样吧,子连,你的工期不要那么赶。本官现在明确的告诉你,两年之内不会伐吴。所以,你可以缩小一下船厂规模。另外,大舰建好之后,不一定还得继续囤积在永安嘛。可以逆流而上,到江州这些地方安置。”
“喏,下官明白了。马上着手办理,尽量不用仲乐为难。”
说完了兵备的事情后,关彝转过身来对诸葛京道:“行宗,本官听说你开列了一个极为夸张的蒙学建设计划。把伯耀都给吓晕了。有没有此事啊?”
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嫡系后人,诸葛京在季汉朝堂里的地位比起姜素来只高不低。早年刚刚入仕的时候,因为和他父亲诸葛瞻一样,顶着“无敌”光环。这做事情多少显得有些操切和霸道。
好在到底是在朝堂里出仕很多年了,诸葛京这会儿也稳重了不少:“大司马,下官确实列了一个蒙学扩建计划。但这个计划也不像户部尚书说的那样夸张。不过是想一县一蒙学而已。”
“啥?一县一蒙学?而已!”虽说关彝作为穿越者,经历过一镇一中学,一村一小学的时代。但在这么一个时代,要把蒙学推广到各县,还是太夸张了一点。如此计划,绝对是中古时代国家的财政承受不起的。
“大司马,下官是这么想的。现行的一郡一蒙学,除了固定的拿出部分名额照顾烈士子弟外。其他的名额其实基本都被世家、官员所瓜分了。和九品中正制比起来,一郡一蒙学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四五十家顶级世家掌控全国仕途,变成了两三百大中型世家掌控仕途而已。普通的百姓,便是那小孩天资聪颖,但由于交通不便,名额有限。仍然得不到教育的机会。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再加上大司马两三年后准备实行的科举。其实,仍然无法改变世家垄断仕途的现状。”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教育这个东西,从古到今,真的就都是这样啊。
君不见,明朝276年里,通过科举一共录用了两万七千余名进士。但是这些人里,官员的子弟占了七成,大地主大富豪的子弟占了二成七。真正的普通中小地主或者经济比较良好的市民、农民的子弟,不过三分而已。
即便是后世,教育是普及了。但是不同家庭的孩子,已经开始越来越明显的集中在了不同的学校或者不同的班级。
人,生而不平等。诸葛京想要尽可能的把公平教育的机会带给每一个人,嗯,想法很美好,但绝对不可能实现。
不过,虽然绝对不可能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去做,不去努力了:当年诸葛亮对北伐的成功与否,或许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还有点希望。但是后来那就是彻底的绝望。但即便如此,难道他就没有努力了吗?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何等的悲壮与伟大。
“大司马,下官也知道国家的财政无力长期支持如此规模庞大的蒙学。所以下官的想法是,国家先出钱修建县级蒙学。以后招生的时候就讲清楚,蒙学,不管是郡级还是县级。入学全部都要收费。国家补贴一部分,私人也承担一部分。如此,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开蒙,让更多人的未来有所希望。”
“……行宗的良苦用心,如此,你就放手去做吧。国家,嗯,伯耀,其他的我不多说,反正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三成,一文不少的划给礼部。由此带来的其他部门经费不够的问题,我们再想办法去克服……不过行宗,礼部由此必然是廉政公署的重点检查对象。若是出了贪腐……”
“大司马放心,若是每县一学的计划得以施行。这摊子铺大了,下官不敢保证礼部每一个官员都是清廉的。但下官敢保证的是,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太多,而且,一旦发生,下官一定给大司马和诸位同僚一个清楚的交待。”
“善,诸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唯有尽可能的推广教育,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有长远的未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