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由小见大(1/2)
严复很好奇,皇上换了一身粗布短打,还是打过补丁的那种。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个农夫。不,应该就是一个农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如同一个真正的农夫一样,就连神情都像。
都富贵三代,穿衣吃饭,贵族的养成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当了十二年假皇帝的李明依然没能学会贵族那举手头足的高贵气质,毫无贵人体统。看着走在街上正在与街坊商贩打招呼的皇上,满口荤段子引得街坊笑骂不停,皇上也回骂不敬,口中市井俚言不断,让严复大皱眉头。
其实眼前的皇帝跟本就是一个大老粗,吃没吃相坐没坐相。方才正式奏对之时,别看皇上上半身坐的稳稳当当。其实从案几下看过去,皇上屁股就没停一下。皇上不喜欢太森严的规矩,也从来不管祖训之类,皇上就想让自己活的跟一个普通人一样。所以他与大臣们笑骂,所以当着满朝将军开盘子赌钱,就想活的自然一点。巍峨的紫禁城从来都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可皇上一个人往这么多房子显的冷清,所以干脆搬到瀛台给自己建了一套房子。奏折批红是皇帝决断天下的权利,可皇上一天到晚批折子都没时休息,所以不顾当时的祖训重立宰相之职权……这种事,皇上干的太多了。可也就这么一个总想着能过的悠闲一点∝,的皇帝,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眼光。他准确的估计了甲午战争的进程、他预测到了俄国的入侵、他提前布局南洋、他把黑暗罪恶的手伸向了各国的科研人才……
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出身于平民家的替身侍卫,如此精准长远的眼光是从哪里学来的?如果出身于豪门大户,可从来没见过他联系过什么兄弟姐妹。朝臣们曾无数次猜想过皇上的身世。可皇上仿佛连自己都忘记他的出生。如迷一般的身世,就如同他第一次出现的那道闪电一样。显的是如此的突兀。也许是上天看到了中华大地开始沉沦,也许上上天不忍华夏一族从此没落。于是一道闪电从天而降,为这个凋零的国降下了一位圣主。他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他虽然有些懒散,但他的眼光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为中华这艘巨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严复第一次见到皇上还是在十二年前的上海老时务报馆内,那时的皇上身着便服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严复重来都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总是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即便是被围困在田庄台上也从来没听皇上有过丝毫的害怕。是谁教会了皇上的眼光?是什么造就了皇上的心胸?
都君心深似海变幻莫测。皇上的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脸上,逛个街能捡到一个铜板都能乐和一整天,买个东西发现买贵了也能抱怨一天。总之。你可以随时在他的脸上看到他的心情。可偏偏在国事上却又冷静的令人发指。
甲午战争才刚刚打完,朝堂和民间乱局都还没收拾,一个需要皇帝亲自在前线拼杀的国家本来应当安心于国内建设。可皇上就是不顾众臣们的反对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南下北上两条战略摆上了年青的参谋本部的办公桌上。于是在国内开始建的同时,南方的号角为国家带来了丰富的建设资金。这时,所有朝臣们才明白过来,中国想要快速追赶列强的脚步,就需要通过战争为国内建设掠夺资金。
十年了,南下战略受限于英国驻守的新加坡而无力继续而转道向东。但北上计划除了中途被日本打断了一会外。十年来没有停止过。参谋本部用了一整间房间来存放北上战略的各项资料,以至于连一个猎人临时落脚的破烂房子都标示在地图上。满朝的文武官没有一个认为北进计划会失败,之所以愁的是如何能让损失一些再一些。十年磨一剑呀,十年前就看到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这该有怎样的玲珑心呀。
也许皇上跟本就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英才,严复相信皇上的目光已以穿透了未来年的光阴。严复也相信,只要这位帝王活着。中国就会越来越强大,没有例外。
“发什么呆。赶紧走。”李明很不满意越走越快的严复,前面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呢。
严复突然明白过来。虽然十二年的帝王生涯未能养成举手头足的贵族气质。却也让这位帝王一言一行中透露出无比的威严。严复笑了,笑朝中那些言官文人还要调查皇上的身世。其实跟本没有调查的必要,只要他是中国的帝王,只要他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他到底是满人汉人,有什么关系呢?严复立刻快步追上远去皇帝,指着街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皇上展望未来。
李明摇摇晃晃带着严复来到海边简陋的码头上。夕阳光芒还照耀着海面,平静的海面泛起的微微波涛将阳光散散开来。海面上一阵阵清凉的海风吹散了身体的热量,但却吹不走渔民火热的心。远处还不时的传来汽笛声,那是去海里打鱼的渔民回来了。他们满载着鲜活的海鱼,迎着夕阳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朝着家的方向驶来,那一声声响亮的汽笛慢慢的连成一片,仿佛述着他们今日的收获是多么丰盛。
李明没有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海面。当远处的渔船满载着丰盛的收获和喜悦越来越近后,李明缓缓的举起了右手向前一指……
严复刚见皇上指向远方,就立刻踏上一步拱手奏道“朝廷之所以建军队造战舰,将士们之所以在前线奋勇拼杀,不就是想保护这一方太平,保住这人间的欢笑。却还有迂腐的老旧文人在诋毁朝廷穷兵黩武。”严复伸手指着这欢乐的晚霞道“难道他们看不见这一方乐土、一片欢笑的背后都是将士们浴血拼杀来的吗?”
严复还等着皇上感慨后夸奖几句,却久久没有等来回应。他转过脸去看到的却是一脸尴尬的皇帝。
“我……”李明很心的道“我只是想告诉你,那……那艘最大的渔船。是――我大舅哥家的而已。”
严复顿时满头大汗,艳红的阳光照在严复脸上掩盖了他通红的脸庞。严复慌乱的拱手退下。
远洋号,这名字取的再大气但也只是一艘三吨的渔船。的燃煤锅炉和简陋的往复式蒸汽机推动着满载的远洋号渔船以13节的航速行驶。虽只是一艘的渔船。但它是中国第一批民间自行设计与制造渔船,更重要的是,这批渔船上所有的零部件包括往复式蒸汽机都是民间自行研制的。
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国家的底气。国家的军工生产业不能仅靠少量的国家大型垄断企业来完成,必需要有足够多的民营企业进行补充。当然最精尖的科技类产品不可能交由民营企业来生产,但普通配件可呀。将配件和非主要设备发往民营企业,不仅可以拉动民间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也可以让国家大型企业能更好的摆脱单一重复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新技术的研发中去。
所以。当杭州富户张文建打算建一个造渔船的船厂时,立刻得到了来自朝廷的支持。虽然建造的只是渔船,户部依然给予了低息贷款,工部从各国有船厂协调出部分设备低价买给船厂并派员指导船厂的建设,当明作为皇帝的李明还公然在报纸上如果他能建成合格的渔船,皇帝会亲自帮他推销。
于是到了前年中,他的第一艘渔船开出了船坞。最有心民族工业发展的工部尚书张之洞带着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官员亲自南下验收。这边验收才合格,皇帝的订单就到了先给朕来50艘,别人的定金都付了。
皇上亲自为船厂做推销一事在国内掀起巨大震动。巨大的利润吸引了最后一批国内的保守的富户将身家投入国家工业建设的浪朝中。朝廷也借此机会将国营企业下属的低技术含量的工厂出售出去换来大量现金用于新战舰的建造,其中就包括李明名下的东北标准件制造厂和山东量具厂。而这批新战舰的建造又带来了大量订单,稳定了刚刚买下工厂和正在新建工厂的厂主的信心。
远洋号就是杭州造船厂第一批出产的渔船,杨家也因为杨枣儿的关系不再是驾着木船的渔民。杨家村里。杨毅山兄弟二人是第一个买下这艘大渔船的人家。有了机械动力的杨家兄弟就能走到远海打更多的鱼。如今家境也越来越好,现在他们已经在打算要不要换一条更大的渔船了。
“这一次的大规模造舰是为了应对俄国人即将到来的战争。此战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还会被列强压制,但至少东亚领导者的地位已无可撼动。此战过后。国家必然要把重心放到国内建设上来,大型主力战舰必然会暂停建造。原计划中要建造一批一千吨级的近海巡逻舰。能不能拿出一部分交给民营船厂来建造。”李明看着远方归来的渔船突然问道。
“民营船厂?他们有这技术吗?虽然只是近海巡逻舰,但也是军品呀。”严复有些担心。这两年长江两岸和江浙沿海近出现了不民营船厂,但他们也只建过三四千吨的散装轮,还没有形成规模。如此突然就把军品交给他们,实在话,严复对他们并没有信心。
“近海巡逻舰虽然是军品,但没有高深的技术。这次大规模造舰结束后,船厂的工人可以派往这些民营的船厂做技术指导嘛。军品的利润高,可以大幅刺激船厂的技术能力提升和规模扩大,提升民间制造业力量是对国家尖端工业的很好补充。进会慢一点没关系,只要他们能把军舰给建起来,并按照要求交付,那就是进步,更是国家工业能力的进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