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大海战之十九:乾坤一掷(1/2)
还有,“冠军号”的舰体太长——长达一百二十八米——这也是它被认为“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的原因之一。
这个时代的海战,所谓“撞击战术”,其实都是“乱撞”——接敌之后,混战之中,一边儿开炮,一边儿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抽冷子一头怼到敌方哪条战舰的肚子上?
这种撞法儿,舰只辗转腾挪、进退趋让的功夫,自然要比较过硬些才好,也即是说,从性能上来说,舰只要有足够的操控性、灵活性,“冠军号”的舰体太长,拐个弯儿,都比别人费事许多,似乎,确实“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
然而,哪个说天底下只能有“乱撞”这一种冲撞战术的?
为“冠军号”设计“乾坤一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加进“拐个弯儿”的选项——从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开始,一直到撞上“凯旋号”为止,“冠军号”的航迹,由始至终,几乎就是一条直线。
只在最后一小段,因为“凯旋号”向右急转,“冠军号”才随之略略的向右偏转了四、五度。
不但航迹接近一条直线,而且,在“接敌”之前,撞击其实就已经发起了——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即可视为撞击之发起。
“冠军号”的“乾坤一掷”,完完全全,摒弃了“乱撞”的思路。
而这条“直线”之所以能够建功,原因有三:
一,有赖于对敌舰队的航线的精确的、实时的掌握。
二,岛屿的遮蔽,使撞击的发起,具有了足够的突然性。
三,就是对方足够“配合”了——“凯旋号”眼见“冠军号”高速冲来,却一直不闪不避,最后虽然醒过神儿来,却已经晚了。
当然,也不好笑话法国人——哪个想的到,你大老远儿的就开始加速,竟是为了过来同我撞个满怀的呀!
为确保舰队决战时“乾坤一掷”之一击成功,除了以上种种功夫之外,在纯技术层面,这一、两年间,我方还另做了无数的准备和演练。
一俟《布拉格条约》签署——普奥之间的“七星期战争”正式画上句号,没过几天,中国海军便开始同奥地利海军套交情,盛赞奥地利同行在利萨海战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建议双方开展“学术交流”,以便俺们虚心向您们请教您们赖以建立不世奇功的冲撞战术。
彼时,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正在感激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首倡和平,调停奥、普之争——在关亲王的大力斡旋下,《布拉格条约》中,居然未见奥地利对普鲁士割地赔款之条款,则奥地利虽为战败一方,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真正是感激无已啊!
受惠至深,些些小忙,岂能不帮?
于是,弗兰兹?约瑟夫下旨,传谕海军,对来访的中国同行,一定要热情接待,倾囊以授。
这次“学术交流”,对相关各方,都意义重大。
中国海军不必说了——两年后,苏窦山海战“乾坤一掷”之功成,实源自于此。
而奥地利海军,也是藉着这一次“学术交流”,才对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的得失,做了系统性的总结。
最后是英国人——作为中国海军的老师,乔百伦、狄克多等,自然也参加了是次“学术交流”;而进入蒸汽时代之后,利萨海战是唯一成功实施冲撞击战术的战例,这一次,在奥地利人面前,英国人也成了学生。
是次“学术交流”之成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奥、中、英三方的不传之秘;中国做为彼时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支新式海军,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冲撞战术。
以下内容,摘自“学术交流”之后,我方——英国老师、中国学生联手撰写的一份报告;《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述奥地利海军自己对利萨海战冲撞战术的总结。
另,该报告原始版本以英语写就,当然也有中文版本,不过,《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直接由英文版本翻译过来,因此,并没有部分书友最不耐的之乎者也:
“在利萨海战中实施冲撞战术,并不是奥地利海军的临时起意,相反,战前,他们就对冲撞战术做了充分的思考,并制定了一份完整、严密的计划。”
“奥利地海军之所以会将冲撞作为利萨海战的主要战术,原因颇为有趣——参与利萨海战的奥地利海军军官,绝大多数都没有海战的实际经验;而敌方——意大利海军的装备,又远远优于己方,奥地利海军没有把握仅仅依靠炮击取胜——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奥地利海军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论起‘海战的实际经验’,他们的意大利同行,还不如他们呢!”
“好,言归正传。”
“奥地利海军认为:冲撞战术的主要问题,可分为进攻与自我保护两个方面。”
“进攻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哪一类或哪一只战舰适于执行撞击任务?”
“二,舰首的桅杆、雕像等结构,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撞击的威力?”
“三,撞击前一瞬,执行撞击的战舰,应达到怎样的速度?”
“四,撞击角度以多少度为最宜?”
“自我保护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也有四个问题——”
“一,怎样保护舰艏建构?”
“二,火炮——尤其是侧舷炮的固定:如何固定相关火炮,才能保证它们不因撞击的震动而损坏、并在撞击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