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唱双簧(1/2)
男子与刘三站着交谈了一下,之后被带到了里屋。男子变现的很谨慎,留意了一下四周,这才背着墙坐下。刘三简单的给他介绍了一下我,我们两人相视一眼,淡淡一笑就算是认识了。
随后,在刘三的催促下,男子从黑布袋子里拿出了一只粉绿色的瓷盘放在地上的纸板上。见状,刘三隐晦的朝我递了个眼色,我心下了然,俯身拿起略微一打量,瓷盘高两寸,口径六寸,足径三寸有余。
而瓷盘的总体造型,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略微泛着紫色,釉面开细碎片纹。反观盘底,有三个细小支钉痕,这说明烧制此器物是才用“裹足支烧”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黏上杂质,而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汝窑烧制器物时一般都会采用满釉支烧,而为了避免站粘窑炉内的杂质,器物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由此会在在器物底部留下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个,五个不等,但痕迹均很浅,大小如粟米。
汝窑乃北宋官窑,以烧制青瓷闻名,主要分为天青瓷、豆青瓷、粉青瓷、月白瓷和葱绿瓷等。汝窑青瓷胎质细润,大多产品都呈现为燃尽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所以被称为‘香灰白’。
尽管眼下我手中的这件青瓷外观上有汝窑青瓷的特征,釉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但釉光中泛着淡淡的紫韵,透过釉底却不见那淡淡粉色。单单从这几点上来说,此物并非汝窑出品,应该是同时期临汝窑烧制。
汝瓷,在宋代瓷器排名,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汝州,也就是现今豫南郏县、宝丰县、鲁山县、伊阳县、叶县、襄县等地。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即位官窑,专为皇廷烧制器物。
而同时期,在这一地界也有不少民间作坊,其产品形态造型与汝窑产品相似,但釉色、胎质却又细微的差异,民间作坊便被后世称作为“临汝窑”。临汝窑主要盛行于宋元期间,主要烧制耀州窑系青瓷,且以盘碗居多。
临汝青瓷,不禁烧制汝窑青瓷中那些光素无纹饰的产品,还烧制有饰以印花的瓷器,这也是临汝青瓷与汝窑青瓷最明显的区别。由于汝窑存在时间较短,技艺毁于金人南下之时,所以作为后期盛行的临汝窑在产品风格上渐渐的受到了钧窑的影响。
因此,临汝窑后期所烧制的产品,既有汝窑特征,又有钧窑特色。在釉色上,主要集中于青绿月白、天蓝,略带有玫瑰紫。此外,其淡月白釉中带红色斑点,却是临汝窑的技工巧匠在后期自行研制,其产品也十分珍贵。
“不知兄台以为此物出自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哪座窑坊?”打量了瓷盘片刻,我心中已有定数,不露声色的将瓷盘放回到地上,笑着对男子试探道。
“此物色呈粉青,釉汁莹润,通体有细片,盘底落款有‘宣和’二字,当然是产自宣和汝窑!”男子见我打量了半天,又俯身放了回去,神色本就有所异动,而此时见我问及,不由义正言辞的肯定道。
“呵呵,兄台此言可真当我们是不识货的人么?”见男子一口咬定眼前这瓷盘是汝窑烧制,我不禁莞尔,笑着说道。
“呃?阁下这意思,我这东西是假的了?”男子见我神定气闲的样子,不由脸上神色一变,一脸严肃的反道。
“不,东西是个古物,没错。但,兄台说它是汝窑的,这可就谬矣!尽管此物造型、工艺与汝窑真品十分相似,但却并非汝窑烧制。从这釉光泛着紫韵,釉底不见淡粉,足可以断定此物乃是同时期民间临汝窑所出!”见男子铁了心的嘴硬,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于是我便道出两点佐证。
“啊?想不到小兄弟对此道还颇有研究,哈哈。”被我一语道破,男子表情数变,一脸尴尬,笑着恭维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