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5)(1/2)
清河衡秀不愧是伊达政衡钦定的总大将,三天狗之首,慎将的名号也不是胡吹的,他沉思了片刻说道:“稍安勿躁!过度急躁反而会造成无谓的牺牲,由于这一次的情势对于我方极为有利,因此不妨悠然地进行。:”
尽管情势对于伊达家十分有利,有一些人甚至于产生了一鼓作气攻入出云国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很快被清河衡秀等人给按下了,他们知道一旦进入出云国,就不可能如此轻松的取得胜利了。
一旦伤亡过度,就会使得这一支远征军不仅仅进出出云国的能力,还得赔上西伯耆国的地盘,得不偿失的事情他们可不干。现如今,西伯耆国还有一些小城和城堡没有恭顺的投降。
清河衡秀亲自率领一千伊达军和五百附庸军坐镇米子城,一面派遣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两人率领一千五百伊达军沿着海岸线进入东伯耆国,夺取尼子部将吉田源四郎守备的八桥城,另外一面筹措船只,做好北上夺取美保关的准备。
八桥城位于东西伯耆国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过了八桥城就是一马平川的天神川平原,震慑之下,大可以慢慢调教东伯耆国人众势力,只要守住八桥城,进可攻退可守。
清河衡秀派遣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因为吉田政成攻克尾高城一战中战功赫赫,他自个要坐镇米子城纵观全局,细川通政身为伊达政衡的便宜大舅哥,当然不能够身先士卒,不过也不轻松,他得了五百伊达军和一千五百附庸军四处扫荡西伯耆国还没有投降的小城和城堡,同时还要扫灭出云国动荡引起的山匪盗贼,还世间一个平安。
四月八日晌午时分,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出征八桥城,显然尾高城和米子城先后陷落的消息还没有传达到东伯耆国,这也是因为尾高城和米子城的守军大部分要么被歼灭。要么成为了俘虏,极少数运气极佳的残兵败将也同尼子诚久一样逃往出云国,而非前往东伯耆国,再加上伊达军的不经意之间的军事行动。使得通往东伯耆国的道路被阻截。
山道艰难,想要短期内将西伯耆国发生的变故传播到东伯耆国显然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反正当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打着伊达家的竹羽雀旗帜浩浩荡荡的一路行进。
行进路上的小城和承包眼见得伊达军的到来,大多选择了开城投降,当然也有一两个顽固分子选择了闭城自守。这一两个顽固分子多是不闻外间事的山野土鳖,不清楚伊达家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只记得尼子氏二三十年来的统治余威。
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对于这一两个顽固分子看都看不上眼,不闻外间事的山野土鳖,能够有多少兵马,只有不足百余人守备的小城,只要一个冲锋就能够击破,显然他们不想在他们的身上浪费时间。
川崎赖广哼了一声:“不要管他们,夜晚之前到达八桥城,给予东伯耆国人们宣告伊达军的到来。一面不给八桥城招募农兵的时间,一面宣扬伊达家已经击破新宫党的事实。”
竹野井氏高当然清楚现如今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总共率领着一千五百人,还分到了一百杆铁炮,如果拥有如此优势,还无法轻取八桥城的话,战后分配战果的时候恐怕要落于人后了。竹野井氏高立即对川崎赖广的话表示了赞同,恶狠狠地说道:“先饶过他们一命,等八桥城攻破后,再跟我们好好算这一笔帐。让他们知晓得罪伊达家的代价。”
川崎赖广同样点头道:“当然,不过我不赞同清河君收纳东伯耆国人众的建议,要知道这伯耆国往后将由我们五人分配,若是让东伯耆国人众轻易的纳降。我们怕是只能够窝在西伯耆国了。”
竹野井氏高显然对于川崎赖广的话相当赞同,其实清河衡秀战前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攻打新宫党占据的西伯耆国会如此的顺利,方才提出稳住东伯耆国人众的意见。
轻取西伯耆国,使得众人对于东伯耆国人众的意见发生了逆转,竹野井氏高同样认为要对东伯耆国进行整合,整合的意见就是剥夺国人众的土地。他说道:“现如今因幡国内豪强武田高信趁着击败山名氏正在扫荡国内势力,无力西顾,正是整合伯耆国的好时机,一旦稳定了后方,大可以前去和武田高信争一争因幡国的归属权问题。”
正当川崎赖广和竹野井氏高谈论如何扫灭东伯耆,进取因幡国的时候,八桥城,这座目前唯一一座还由尊从尼子晴久的家臣吉田源四郎管辖的城堡内。吉田源四郎乃是第二代城主,前任城主乃是吉田左京亮,大永四年(1524年)出云国尼子经久率军攻克了八桥城,令吉田左京亮入城。
八桥城其实相距米子城不是很远,但是海岸边的沙砾地并非坦途,行动困难,再加上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并非连夜赶路,到达八桥城的时候已是四月九日的辰时。
吉田源四郎喜好娈童,正趴在他最为宠信的十二三岁的娈童后背嘻哈着,时不时还来上一句差了音调的小调,显然自得其乐在其间,完全忘记了光天化日下白日宣淫的影响恶劣。
正当吉田源四郎达到**之时,突然间外面就是一片叫声,吉田源四郎刺激之下提前爆发,刚想要发怒,一名士兵就冲了进来,焦恐道:“杀来了,西伯耆国失陷了,伊达军杀来了!”
吉田源四郎顾不得发怒,大惊失色,不着衣衫的冲出了卧室,八桥城内外早已经乱作一团,而从天守阁往西看,正可以看见一支旗帜分明的伊达军,正步步向着八桥城逼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