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霸宋西门庆 > 第十二章 乾顺的逆袭

第十二章 乾顺的逆袭(1/2)

目录
好书推荐: 愿为君王宠 终极兵王混都市 大牌娇妻,长官滚远点 反恐精英在异界 官路逍遥 绝世高手在都市 神脉无敌 唐砖 篮球北斗 希灵帝国

听了折可求的一番话后西门庆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梁山军中引入的参谋本部制度要想真正见到成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制度一项改革并不只是成立个部门领导讲几句豪言壮语、然后大家喊几句口号就能一帆风顺地贯彻落实的那需要无数人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蕴积出一点成果出來而要让这点儿成果形成传统更是要耗费几代人的心血

在此期间犯错是难免的但是不能犯那种致命的错误

想到这里西门庆苦笑了这一回犯的就是致命的错误自从梁山一路克敌制胜扫平了腐宋全军上下就沉浸在了一种轻剽跋扈的自傲氛围里虽然自己强令之下把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压制到了最低状态但这种心态并沒有消失反而在众人的心灵深处隐藏着发酵老实说西门庆自己都有些目无余子的飘飘然还用说别人吗

在这种心态下西门庆提出西征大家就西征而且行军的方案一如既往是根据平原、草原这类打熟了的地形來制订的完全忽略了沙漠的实际存在

别人疏忽了也就算了毕竟宋朝时交通基本靠走除了云游的和尚沒人愿意到西夏那边的穷乡僻壤去晃荡地形不熟也情有可原但西门庆身为穿越而來的“转世天星”他实在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西门庆知道自己自满轻敌了万幸的是他不用等碰得头破血流时才翻然悔悟现在就可以把握住悬崖勒马改正的机会

在接下來的军议上西门庆大骂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一番然后全军深刻检讨重新制订靠谱的作战计划梁山明教征西联军暂时在麟府路屯扎了下來

西门庆不去找西夏麻烦西夏却直接找上门來了

这一回西夏趁火打劫掠地兵分三路晋王察哥率领西路军攻熙河、泾原、秦凤斩宋大将刘法大胜;南路军由七岁的太子李仁爱统帅宗室俊材李仁忠、李仁礼辅佐取永兴军路环庆、鄜延困宋将种师道于庆州;东路军由李景思指挥先攻麟府路扫平折家将后趁势直取河东首府太原城若城坚不可下也不必恋战回师西南抄掠边境各地与太子会师巩固占据的土地才是第一要务而大夏国主李乾顺御驾亲征率御林兵马驻盐州为三路人马后殿

如今西、南两路军或得胜或将胜各有各的光彩唯东路军输得盆干碗尽连主帅李景思的尸体都落入了敌手这一下西夏军人人都是脸上无光夏主李乾顺于是拍案而起自将十万御林虎贲之士往麟府路杀來一路上收亡纳溃重整金鼓再竖旗枪誓要踏平府州城替御弟爱卿李景思报十几箭之仇

将临故宋边境有探马來报说府州城下來了梁山和江南明教联军以梁山大头领西门庆为首引五万大军与府州城呈犄角之势正严阵以待李乾顺听了暗暗心惊急令停止行军时早有西门庆派人前來下书

李乾顺接书看时却见封皮上写道:“夏主乾顺恭启”李乾顺不由得心中就是一怒暗想道我大夏于西陲立国已有年你西门庆草寇出身一时侥幸才窃据了赵宋之权柄属于小子后学之辈如今两国通聘国书上纵然不写个“安启”也应该写个“大启”、“君启”、“勋启”之类的以示对前辈的尊敬之意谁知竟然写了个“恭启”恭启就是恭敬地打开凭什么让寡人恭敬地打开你的信呢如此无礼之辈枉为转世天星

虽然心头恚怒但要让李乾顺一把将信扯个粉碎直捽到使者脸上去然后驱健儿狂飙突进与西门庆会猎于府州城下他还沒那个气魄毕竟西门庆威名远震都说他是天星转世因此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晋王察哥会晤其人后更是深深见惮如此棘手的角色如果能在谈判桌上摆平就最好不要拖到战场上解决这是夏主李乾顺的行事原则

于是强忍天子之怒不恭敬地拆封看时却见书中写道:“字付夏主乾顺:腐宋无道割我国土万民切齿誓讨独夫因之梁山振臂乘时而起遂从者云集赵宋腐政灰飞烟灭腐宋既平其割地条约自当全数作废中国土地何能尺寸与人西夏若强而兴兵便属侵略西门庆已率华夏好男儿万众一心列坚阵以待欲与夏主对垒于边陲之上兵火一交玉石俱焚莫怪言之不预也若能修道保法止愆息兵中国西夏犹能为兄弟之邦通商互市文化交流间万民仰其利此中得失唯君察之梁山西门庆就此搁笔”

看罢多时李乾顺沉吟不语遂安排信使下去款待自家聚群臣商量对策

文武俱齐李乾顺先道:“叵耐西门庆蛮子好生无礼他梁山能平定赵宋多得我大夏牵制赵宋边军之力他才能战战成功否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谁知一朝得势他便忘恩负义竟然引兵來坏我好事这些宋朝的土地是宋君割让于我大夏的难道是我大夏强行霸占不成如今那西门庆出头强做旧主想逼我们把进嘴的肥肉再吐出來世上焉有此理便是他干爹做官也说不过去此刻梁山西门庆梗在府州城众位卿家若有善策可破其军速速说來以慰朕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