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人类怎么可以这么快(第一更)(1/2)
( ) 第一轮半决赛有一个中国身影出现,却不是李东来,而是中国的飞人苏炳添。( )
不少人看到苏炳添出场,都以为是李东来出来了,翘首以望。在八条跑道中分辨出一个中国运动员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参加百米大赛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黑人,偶尔出现白人或者黄种人都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成绩都无法与黑人抗衡。
科学的分析有时候挺地道,黑人天生适合运动。在世界各大领域赛事中,你都不乏看到黑人的身影。
苏炳添作为本次百米飞人大战唯二打进半决赛的中国选手,自然也备受关注。很不巧,恐怕更多看比赛的人、甚至中国人都还是在寻找一个黄绿色队服的黑人运动员,他叫博尔特。
这一小组,博尔特再次碰到中国选手,心理当真是憋了一把火,这一次一定要把火烧起来。
当比赛枪声响起之后,苏炳添起跑非常快速。可以清楚看到,在前十米的起跑距离内,苏炳添是小组第一。他的起跑非常快,超过了同队其他选手,甚至博尔特。但是随后就凸显出了实力不足的缺点。黑人队伍仗着他们强劲的身体素质,向着终点发起猛烈冲刺。
博尔特一人当先,当他开始加速起跑的时候,对于其他选手而言是多么无助。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博尔特超过自己,然后甩开自己,最后第一个压头冲线。有这样的实力,难怪可以创造世界纪录。
运动员的表现也激起了看台上观众们的热情。他们大声呼喊,用力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从安静的“落针可闻”到“声爆如雷霆”。这就是百米大赛场上著名景象。再没有哪一项目赛能如他一样前后对比鲜明。
苏炳添在后半段就开始落后了,身边的人一个个开始冲刺越过他,他却无能为力。这一轮半决赛之后,苏炳添跑出了10秒28的成绩,无缘决赛,却依旧创造了中国队历史。没有李东来,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飞人。
博尔特以9秒87轻松获得小组第一。毫无悬念的晋级决赛。
冲过终点线后,他显得很激动。或许是战胜了同小组中另一个中国人的缘故,让他很有自豪感。这一下胜利。似乎觉得决赛也不过如此,李东来也有状态起伏的时候,他还有机会拿到金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的脱下上衣。赤-裸着上半身跳上了看台最前方的围栏。向看台上观众挥舞着胳膊,展示他们强健的肌肉。
他兴奋的吼叫充斥着场上的每一个角落,这不像是一个赛跑的地方,倒像是一个斗兽场……
牙买加电视台的现场解说员也很兴奋,“博尔特状态非常好,他对自己的决赛充满信心。并不会被此前被打破世界纪录而影响状态。他冲着看台大吼,来抒发自己的决心。这次半决赛,他轻松跑下9秒87。晋级总决赛,于得漂亮……博尔特。鲍威尔,一定会拿到好成绩。为伟大的牙买加拿到金牌,加油……”
很快第三轮半决赛很快就开始了,李东来分在第六赛道。
观众是最善忘的,也许刚刚结束的一轮比赛中博尔特是名符其实的焦点人物,他矫健如猎豹的奔跑速度,成功赢得了现场炽烈的掌声,可一轮到李东来出场,观众立刻就变卦,还没奔跑就呐喊助威起来。
与李东来同组比赛的有牙买加选手约汉-布雷克,美国名将泰森-盖伊,英国名将亚当-格力米。还有一个亚洲面孔,是来自日本的飞人山县亮太。他也是本届奥运会百米赛跑上,为数不多的亚洲面孔。
与其他选手站在一起,山县亮太显得非常小巧。他个子很矮,只有176公分。也许是本届奥运会百米飞人比赛中进入半决赛个子最矮的。尽管李东来跟黑人运动健将们站在一起也显得不是很高,可至少也有185公分,比山县亮太看起来更协调些。
李东来站进了自己的跑道,用手心擦了擦鞋底。
他穿了一双新鞋,因为上一次跳远比赛中,运动鞋与地板发生强烈摩擦,乃至于冒烟。这次百米飞人大赛的比赛用鞋,阿迪达斯更用心。他们与李东来之前的代言合同已经快要到期了,本来不打算续约的。毕竟李东来这些年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很少上擂台,与体育也不太沾边。可谁能料到他突然决定参加奥运会,还如此轻松的成为世界焦点。
阿迪达斯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与他续约。也许下一次与李东来签约,光代言费用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了。
央视的解说员正在煽情的赛前解说,刘建宏道:“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实力强大的选手们同场竞技,最关键的是其中有中国人的身影。与以往不同,这次中国观众看百米飞人大赛不在只是看客,我们是参与者,而且是最强的一个。李东来在这场半决赛之后,将与博尔特、布雷克、泰森-盖伊和鲍威尔这些世界名将一起角逐伦敦百米飞人大赛金牌……”
陈璐跟着道:“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李东来昨天在男子10000米比赛拿到金牌之后,会不会对今天的百米大赛产生影响。凡是做过运动的人都知道,你前一天刚刚做了激烈运动,第二天就会肌肉酸痛,身体产生抗拒。昨天的万米比赛,将世界纪录足足提升了近6分钟,这个成绩让全世界都瞠目结舌。李东来从比赛开始的第一秒到最后一秒,几乎都保持着匀速前进。这几乎是人类现今身体素质的极限了。我们央视也昨日的比赛之后,分别在一套、三套和五套连续重播了三遍,依然看不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