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南天王(1/2)
在徐州转车以后,不日,欧阳云一行来到了广州。
路上众人闲谈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广州。广州可以说是民国革命的摇篮,因为特殊的地理因素,这里的人民是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最深的,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就设在这里。广州在民国政府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国民党的众多元老都是广东人或者定居于此。而现在广东的实际掌控者陈济棠被人称为南天王,且不说陈济棠这人的人品如何,是不是有着逐鹿中原的野心,姜树人和欧阳云谈得最多的是关于他对广东的治理。
广东在陈济棠的治理下,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行政上,他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广东”,批评中央政府说“无论何省,未尽根据总理所定政策而行,遂至散漫无序、步骤紊乱,缺乏一个具体计划,负责政治者缺乏革命之一贯精神;中国之荐人,乃替找生活,觅碗饭,故各机关中之公务人员,缺乏为国民义务之责任心;因循陋习,不以创作为目的”,指出“西南情形特殊,地处国防前线,毗连香港澳门,还有众多的华侨,南京方面的决策和所颁布的法令未尽适合实际,应该有所损益”,这或许是他脱离中央政府的借口,不过所言却是事实。他认为“政治的优劣,在乎官员的良否”,为此专门成立了培养和考核官员的“公务人员考绩委员会”,通过考试对公务人员进行选拔。
军事上,他将以前骚扰地方的民团改为警卫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编制,此举为广东一下子募得了将近百万的军警队伍,很好的维持了社会秩序。
陈济棠刚刚接掌广东军政的时候,为了改变财政上面临破产的窘状,提出一要开源节流,二要廊清积弊,并拟出了惩治贪官污吏的具体条例。同时为了保护本土农业,对进口的大米、糖开征进口税——这或许是近代中国例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征收的“反倾销税”了。另外,他大办工业,相继扩建和新建了获利大的一批造纸厂、纺织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和电厂,从而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从而解决掉了庞大的军费开支。
陈济棠值得讴歌的地方还有他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重视,先在农村实施了义务教育,并扩建了平民学校和成年男女补习班(当欧阳云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想起了自己那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了的扫盲班,对陈济棠其人的兴趣不由大增)。陈济棠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建树还有很多,比如兴建职业学校,提出学校农场化和城市教育为职业化,学生劳动化。而由他筹款新建的学校就有中山大学、勃勤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广东6军军医学校和6军总医院、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
当然,他如此重视教育动机并不纯粹,实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这从他提倡尊孔读经、将《孝经》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必修课、并聘教授来讲授《大学》和《中庸》、宣传四维八德上不难看出。不过不管他出点如何,教育事业的展是惠及子孙千代的大好事,确实可以当作他的一件功德记入史册。
姜树人对广东和陈济棠都知之甚祥,欧阳云在这方面却属于小白——陈济棠在他心目中的原始印象,就是一个军阀而已。听了姜树人的讲叙,他对陈济棠的感观完全改变,心说如果这家伙能够获得我的电脑知识,那现在的广东该是何等形状,估计都不要国民政府出马,区区一个广东就能够将小鬼子打回本岛去!一念及此,他心中一动——粤系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是在明年,陈济棠联合桂系倒蒋,结果却被老蒋采用釜底抽薪的计策将手下重要将领全都拉拢过去,这才迫不得已退往香港,起苦心经营多年的广东就这么丢了。历史记载,陈济棠比较迷信,那么,黄半仙或许能挥一定的作用!他决定一从美国回来就着手此事。
许是出身问题,虽然欧阳云这特种兵其实是半吊子水平,但作为军人,考虑问题总是习惯从军事角度出,除了因为需要必须考虑经济建设的问题,欧阳云还真没关注过教育、文化这类事情。姜树人关于广东和陈济棠的讲叙让他领悟到了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也让他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说起来还是太年轻了,考虑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看来,他也只能挥穿越者的剽窃特长,在经济上整出一点名堂,然后率领一支部队,尽可能的为抗日事业做出点贡献。
重新给自己定了位,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丢失电脑一事也不是那么挂怀了。
6月22日,欧阳云一行踏上了香港的土地。他们从广州一路坐车过来,见识了广东的繁荣有序,商人们莫不交口称赞,说这南天王果然不负盛名,将广东治理得实在不错。其中有开明之士看待欧阳云的目光便有点不一样了,显然是希望他也能够将河北建设成广东这样的“模范省份”吧!
与广东相比,香港的繁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从人们穿着的服装上不难看出这一点。长袍旗袍虽然也有,但是已不普遍,倒是西装洋裙比比皆是,加上人群中不时出现高鼻蓝眼的西方人士,香港作为东方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尽显。
众人在关口下了车,和警卫排战士握手道别以后徒步进入香港,一直行出军管区,这才见到前来迎接的姜树人的同学方大为一行。
方大为人如其名,果然长得“方大”,身高一米八五左右,腰围将近三尺五,一张有点圆的方脸,眼神很锐利。姜树人在电报里希望他能给考察团造点声势,方大为不负所托,利用人脉还有工作之便,组织了一支规模不小的欢迎队伍。随他一起前来迎接的有许多香港知名人士,还有大堆的记者。
欧阳云和姜树人走在考察团行列最前面,后者看见了老同学,正想招呼呢,一阵镁光灯接二连三的闪起,他只觉得眼前一花,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