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辽东王(1/2)
辽东这些年有内忧,无外患!
自从公孙度割据辽东,迄今四十余年,除了开始的时候公孙度出兵讨伐高句骊、乌丸之外,辽东没有过大的战事,是乱世之中难得的安乐之地。公孙度虽然好杀,却主要是岑对那些有实力,看不起他的本地豪强,对那些逃难来的中原百姓,他一般不会去主动骚扰,总体来说。名声不好,劣迹不多,在他的治理下,辽东还算不错。
从公孙度到公孙康,再到公孙恭、公孙渊,公孙氏在辽东传了三代四主,前后四十三年。在这四十多年里,中原一直在混战,户口剧减,一部分死于战乱,一部分外出逃难。逃难有两个方向,向南去吴郡直至交州,向北主要就是来辽东。
大量的外来人口充实了辽东的实力,让公孙氏说话更有底气。在中原没有平定的情况下,从曹操开始就对辽东实行羁庚政策,对公孙,氏割据辽东的事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曹操那次远征乌丸,也只是打到了柳城而已,根本没有攻击辽东。
四十多年的平静生活,让公孙氏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他们虽然没有明着称王,可他们早就是辽东之王,郊祀天地之类的事一件不落,有模有样。
应该说,除了兄弟叔侄争位之外,辽东是名符其实的乐土。物资谈不上丰富,却也没什么大的战乱,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康的次子,他的权利是从叔叔公孙恭手中夺来的。不过,他没有一点内疚,别说公羽恭就是个废物,根本不足以继承这份家业,就连父亲公孙康他也不放在眼里。他一直觉得,公孙氏这么多子弟中,只有他有资格继承祖父公孙度的伟业,也只有他能够将祖父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
所以公孙渊不像他的父亲和叔叔那么知足常乐,他对中原的形势非常关注:原本他并不看好蜀汉。蜀汉困守益州,关羽、刘备等人先后战死,元气大伤,在他看来最多就是个割据一时的命条件还不如辽东呢,至少辽东有战马。他也不喜欢曹魏,因为他明白,一旦曹魏收拾了蜀汉和孙吴,肯定不会让他继续逍遥下去。当然了他也不看好孙吴,孙吴的水师虽然很强,可是同样没有战马,根本不足以和曹魏争锋:
然而这不妨碍公孙渊想联合孙权的心。只有和孙权联合,才能取长补短,让曹魏疲于奔命,才能让辽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年前,公羽渊刚刚杀掉叔叔公孙恭点曾经想和孙权联络,可是随后发生的事让他改变了主意。就在那一年,诸葛亮北伐成功,夺取了关中,一举改变了天下局势:曾经在公孙渊看来根本没什么希望的蜀汉一举成为三国之中最有希望的一个”对于公孙渊来说也是最有咸胁的一个。
因为蜀汉有了关中就有可能攻占凉州;有了凉州,就有了养马之地;有了战马,就有了争衡天下的这机会。
其后的发展基本上没出公孙渊的预料,蜀汉越战越强,北拒曹魏。南击孙吴数年之间,蜀汉拥有了半壁江山,而且是占据了战略优势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曹魏、羽吴则屡战屡败,曹魏失去了河西。孙吴失去了荆州。
这其中最让人吃惊的是就是魏霸。短短数年之间,魏霸以弱冠之年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官拜镇南将军,坐拥荆州、交州十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
公孙渊很喜欢这种强悍的年轻人,甚至有些惺惺相惜之意。不过,对于魏霸的迅速崛起,在欣赏同时,他也有些不安。特别是魏霸派水师绕行东海,突入吴郡的战术成功实施,让他闻到了危险的味道。
孙吴的水师称雄天下,也没能做出如此规模的远征,而魏霸的水师组建伊始就成功实现了这种难度的战术,只能说明一点,交州水师的实力远超孙吴水师,他们既然能横跨东海,到达吴郡,就有可能到达辽东:技术上的难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渊压力剧增,不得不对魏霸投注了更多的注意力。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心有不安,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霸。不过,想来想去,他觉得就目前而言,魏霸尚不具备远征辽东的实力:别看魏霸刚刚把孙权打服了,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步卒,仅凭万余水师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要远征辽东,他的步卒就必须远征万里,由海路而来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没有攻占翼州、青州之前,他无法完成这和规模的战事。
所以,公孙渊还是把目光转向了辽东内部。
公孙恭死了,不代表公孙氏内部就没有蠢蠢欲动的人,比如公孙恭的儿子,比如他的兄长公孙晃。
外敌很强大,可是同样很远,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内忧比较弱小,但是更隐蔽,防不胜防工任何时候,内部的敌人总比外部的敌人更可怕。
所以他要请管格来给他上一卦。
管辘是青州平原人,渡海来到辽东还没多长时间,却因为神奇的上筵、相术声名鹊起。公孙渊原本不太信,亲自试过一次之后,这才把管格奉为神明。不过管格这个人不好仕宦,拒绝了公羽渊的官职,所以有什么事,公孙渊只好派人去请。能不能请到,还要看管络是不是在家。
这人像一只野鹤,行踪不定,也不知道这两天在不在襄平。
在等待的时候,公羽渊心神不宁,手差点被火烤伤。管格进门的时候,他正手忙脚乱的踩着烧着的绶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