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航母编组计划(1/2)
徐杰设想的次级航空母舰其实也可以看成华夏第一代航空母舰的结构简化版和防御增强版。双方吨位近似,不过是牺牲一层机库来增加甲板和防御。如果论适用性的话,按照1.5万吨左右的吨位,这种次级航空母舰比华夏初代航空母舰更适合后期的战场形势,双机库航空母舰的机库载机量未必就比单层大机库加挂票容纳的飞机多多少。而且双层机库航空母舰必须有一个中部升降机来沟通上下两层机库。而单层大机库航空母舰可以将两台升降机全部弄成侧弦升降机。双层机库的初代航母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整备面积。可操作性更好。
当然随着吨位的上升,双层机库的中一层机库的面积更小,节省了机库装甲的重量。而单层大机库航母要是做成装甲航母的话,其装甲甲板面积必然会大出不少。所以徐杰最终的选择就是在使用螺旋桨飞机的情况下,非装甲航母使用单层大机库。而装甲航母则使用双层小机库。当然后者机库高度必须保证。而如果舰载机要是换成喷气式飞机或者更大的双发舰载机的话,那么情况又会发生改变。航母结构的选择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必须结合吨位、防护以及使用的飞机来综合分析才能搞出最优的结果。
在未来的海战体系中,华夏航空母/ 舰战斗群的一线主力就是3万吨的一等装甲航空母舰和1.7万吨的轻防护次等舰队航母。其中后者还承担了在必要的时候清扫航空巡洋舰的重任。而二线的护航航母则依然会延续历史上的美国人应急建造的吉普航母为主,这些脆皮所要面对的威胁远小于前者,所以只要能反潜。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可以说到了今天。华夏战时初期和中期的航空母舰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就好比烹制一道大菜一般,各种食材已经准备完毕。就差下锅了。而这个下锅的过程就是华夏航空母舰编组的过程!
如果说编组的话,这里面的历史也很复杂。两艘一组,三艘一组,四艘五艘甚至六艘一组的都存在过,还有类似美帝后期那种几个小编组混一块构成一个庞大舰队的复合编组,比如说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帝的超大规模航母战斗群。虽然编组方式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还是以实用够用为标准。比如说日本海军在开战之初将两艘同级舰编为一个航战的做法就是考虑到同级舰直接更容易协同。这种编组方法称得上实用,但是绝对不够用,2艘航母编成一组只有不到150架飞机。这样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而类似珍珠港那样,一下把六艘舰队航母编制在一起的方式又太大了,毕竟鸡蛋都扔到一个篮子里了。
这个位面双方参战的战舰数量会更多,战斗规模也会更大更加惨烈,这种小编队自然无法满足未来华夏海军的需要,所以徐杰需要参考的只能是历史上美国海军的后期航母编组形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美国海军在马里亚纳时的航母编组,在这场海战中美国舰队的15艘航空母舰变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特遣舰队。除了58-4特遣舰队是2艘大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之外,剩下的三个编队都是2大2小的配置方式。两艘埃塞克斯级别的大型航母加上2艘独立型轻型航母,这个编队最大的好处就是2艘大型航母负责释放攻击机群。而2艘独立型航母则负责提供战斗机撑起空中保护伞,虽然在实战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美国所有航母全力释放战斗机。但是这种初衷还是很先进的。而且4艘航空母舰的规模也大小正好合适。
而这个位面上徐杰的编组原则和历史上十分类似,不过考虑到华夏二等舰队航母的战斗力远超过独立级轻型航母。所以如果仅仅是担任掩护任务的话,那么一艘二等舰队航母的载机量和放飞能力几乎和两艘独立级相当。如果要保持和马里亚纳时期tf58舰队下属的分舰队一样的战斗力的话,那么两艘一等舰队航空母舰加上一艘二等舰队航空母舰就足够了。而这样的三航母编制将是未来华夏舰队的基本单位。随后会根据任务的需求,适当的增加战舰。一般情况下执行对抗对方正规舰队的航母编制不会小于3艘。
如果情况紧急,遇上大战。但凑不出两个战斗群的时候,徐杰的原则是必要的时候可以组成3艘一等航空母舰和2艘二等舰队航母的编队,这样一个编队足够凑出近500架各种战斗机。当年历史上日本舰队在马里亚纳砸锅卖铁凑出来的舰载机数量也不过这个数目,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至于说2大2小的编组方式好不好,徐杰认为有些不妥,要是三艘航空母舰释放攻击机的话,那么防御力量有些偏弱,而如果2艘的话,进攻力量有些偏弱,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徐杰不希望出现这种布局。就算出现了,徐杰也希望能从盟友那匀过来一艘保证效率。
除了正规航母作战中的编组之外。为了对付那些在海上乱窜的航空巡洋舰,华夏还需要组建由二等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组成的快速打击编队。其中重巡洋舰负责的是炮战和夜战,同时利用自身携带的水上飞机提供侦察和反潜。而二等航空母舰则充当白天战斗的主力,一旦发现对方的航空巡洋舰,一波将近30架的机群完全可以让对方不死也掉层皮!两波攻击几乎就可以搞定对手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